00:00 / 0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
#剧情反转 《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四计是 “假道伐虢”(jiǎ dào fá guó)。 核心含义 这一计的原文是: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甲方的力量或通道去对付乙方,但在达到对付乙方的目的后,反过来又顺势吞并或控制了甲方。 这是一种借路为名,行吞并之实的策略。 计名来源 “假道伐虢”源自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 · 背景:春秋时期,虞国和虢国是相邻的两个小国,互为唇齿。晋国想吞并它们,但担心两国联合。 · 经过:晋国大夫荀息向晋献公献计,用珍贵的宝马和美玉贿赂虞国国君,请求借道晋国去攻打虢国。虞国国君贪图财物,不顾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的要求。 · 结果:晋国大军通过虞国灭掉了虢国。在班师回朝时,驻军虞国,趁机发动突然袭击,轻而易举地把虞国也灭掉了。晋国“借路”是假,灭虞才是其真实意图。 现代应用与启示 1. 商业竞争: · 一家公司可能假借“合作”或“提供帮助”之名,进入另一个公司的核心领域或渠道,一旦站稳脚跟,便反客为主,将对方排挤或吞并。 2. 人际与政治: · 借助一个中间人的力量或名义去打击真正的目标,在事成之后,连这个中间人也一并解决。这是一种利用与反噬并存的策略。 核心要点 · “假道”是手段:找一个让对方无法或乐于拒绝的借口(如援助、合作、借路)。 · “伐虢”是初级目标:解决眼前的、表面的问题或敌人。 · “灭虞”是终极目标:在实现初级目标后,顺势将提供“道路”的盟友或中立者也一并解决,永绝后患。 总之,“假道伐虢”是一种典型的迂回策略,其精髓在于隐藏最终意图,通过利益诱惑或形势所迫让对方放松警惕,从而一箭双雕。 它警示人们,对于他人提供的“帮助”或“合作”,尤其是需要自己出让核心利益(如通道、资源)时,必须警惕其背后的真实目的。《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四计是 “假道伐虢”(jiǎ dào fá guó)。 核心含义 这一计的原文是: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甲方的力量或通道去对付乙方,但在达到对付乙方的目的后,反过来又顺势吞并或控制了甲方。 这是一种借路为名,行吞并之实的策略。 计名来源 “假道伐虢”源自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事件: · 背景:春秋时期,虞国和虢国是相邻的两个小国,互为唇齿。晋国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59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9: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5: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1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8: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家人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三十六计里的第十九计——“釜底抽薪”。这一计从字面意思看,就是把锅底下燃烧的柴火抽掉,它的深层含义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者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源。 给大家举个特别经典的例子,就是官渡之战中的“釜底抽薪”。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当时曹操的兵力和袁绍比起来,那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但曹操很聪明,他得到消息,袁绍把大量的粮草都囤积在了乌巢,而且乌巢的防守还比较薄弱。这时候曹操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亲自带着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趁着夜色去袭击乌巢。到了乌巢之后,曹军迅速把粮仓包围起来,一把大火就把袁绍的一万多车粮草烧得干干净净。这可不得了,袁绍的大军没了粮草供应,军心一下子就乱了。曹操抓住这个机会,发动了全线进攻,袁绍最后只能带着八百亲兵艰难突围,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往日的威风了。 大家想想,曹操没有和袁绍在战场上硬拼兵力,而是直接把袁绍大军的粮草给烧了,这就相当于把问题的根源给解决了,这就是“釜底抽薪”的厉害之处。朋友们,在咱们的生活中,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学学曹操,找到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去解决呢?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用过类似“釜底抽薪”的办法解决问题呀?快到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故事 #学习 #提升自己 #三十六计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家人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三十六计》里的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这一计主要说的是,对于那些弱小或者已经陷入绝境的敌人,咱们要采取四面包围、切断他们退路的策略,然后一举把他们歼灭。这就好比咱们家里进了小偷,得先把门窗都关上,让小偷跑不了,再把他抓住。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个跟“关门捉贼”有关的故事,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当时秦国出兵去攻打赵国,在长平这个地方碰上了赵国名将廉颇。廉颇坚守不出,跟秦军相持了四个多月。秦王一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用了离间计,让赵王把廉颇调了回去,派赵括去当将领。 这赵括到了长平之后,改变了之前廉颇的策略,频繁地跟秦军对战。秦将白起呢,就故意让赵括取得了几次小胜利。赵括一下子就得意忘形了,还派人给秦军下战书。白起就分兵几路,悄悄地形成了对赵括军队的包围圈。赵括亲自率领四十万大军去跟秦军决战,结果中了白起的诱敌之计。他追着秦军到了秦壁,可秦军坚守不出。等赵括想退兵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后营已经被秦军占领了,粮道也被截断了。最后,赵括中箭身亡,四十万赵军都被秦军杀戮。 在这场战役里,白起就巧妙地运用了“关门捉贼”这一计。他先诱使赵括的军队进入自己设好的包围圈,然后把包围圈的口子一收,就像关上了门一样,把赵括的军队困在了里面,让他们插翅难逃。 家人们,通过这个故事咱们能看到“关门捉贼”这一计的厉害之处。在生活中,咱们也可以从这个计策里得到一些启发。比如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咱们能不能像白起一样,先把问题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周全,然后把问题的“退路”都堵死,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大家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可以用“关门捉贼”思路解决的事情呢?快到评论区跟我分享一下吧。 #故事 #学习 #生活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5: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