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海的波涛之上,有一座渺小却又无比伟大的岛屿——开山岛,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海防前哨。 开山岛,面积仅有0.013平方千米,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使命。这里怪石嶙峋,陡峭险峻,全岛由墨褐色的岩石构成,海蚀崖环绕四周,仿佛是大自然为它铸就的坚固铠甲。岛上植被稀疏,仅有少量的灌草丛顽强地生长着,在海风的吹拂下,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这座弹丸小岛,战略位置却极其重要。1939年,侵华日军以开山岛为跳板,登陆灌河南岸,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那段惨痛的历史,让开山岛成为了铭记民族苦难的重要见证。建国后,它被列为一级军事禁区,部队驻守于此,筑起了保卫祖国海疆的坚固防线。 然而,1985年部队撤防后,开山岛的守护任务落在了民兵的肩上。在艰苦的条件下,一批又一批的民兵来了又走,直到1986年,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登上了这座孤岛,从此开启了长达32年的守岛传奇。 32年的时光里,王继才夫妇以岛为家,与孤独为伴,在缺水缺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环境中,默默坚守。他们每天坚持升国旗,让五星红旗在海岛上高高飘扬,那一抹鲜艳的红色,成为了黄海之上最动人的风景。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什么是坚守与担当,什么是爱国与奉献。 如今,开山岛已成为国家AAA级红色旅游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岛上的王继才先进事迹展示馆,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生动地讲述着王继才夫妇守岛卫国的感人故事。那座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的王继才铜像,扶着望远镜凝视远方,仿佛依然在守护着这片海域。还有那一排排营房、一条条巡岛之路,都见证了王继才夫妇的坚守与付出。 登上开山岛,海风拂面,涛声阵阵,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王继才夫妇忙碌的身影。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那份坚守的力量,领悟到爱国的真谛。开山岛,不仅仅是一座岛,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初心,担当使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航拍 #开山岛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01
00:00 / 0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79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47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8
华灵庙战役 华灵庙战役”。   1941年12月4日凌晨,铃木联队1000余人,借雪夜掩护,偷袭我军华灵庙阵地。当时驻守华灵庙阵地的是晋绥陆军第19军37师3团3营8连,共有60余人,4挺轻机枪,彭永祥与郝端温分别担任连长和指导员。连续四次进攻失败后,敌人恼羞成怒,用炮火向华灵庙阵地发起更猛烈的进攻,密集的炮火扫了近一个小时。我军伤亡人数不断增加,而弹药却越来越少。当时华灵庙是敌占区群众给我军运粮的必经之地,丢失华灵庙,等于断了我军的口粮。连长彭永祥和指导员郝端温商定,决定组织“活炸弹队”,闯入敌人阵地与之同归于尽。   彭永祥和郝端温一边指挥战斗一边制订作战方案:战士分成“活炸弹队”和留守阵地两部分,他俩各带一拨儿。活炸弹意味着百分之百的死亡,而留守阵地,还有活的希望。8连的官兵全部选择了“活炸弹队”。“连长,你留下指挥,我带领大家上。”郝端温说道。“不行,我比你大,有经验,还是你留下,我上。”彭永祥态度异常坚决。“连长,我父母都死于日本人的细菌战中,家中没有什么人了,让我去吧。”“我和你一样,也没有亲人,你才20岁,别再争了,服从命令。”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营长拍板,让彭永祥当“活炸弹队”队长。郝端温的眼圈红了,但军人在战场上是不流泪的……   彭永祥挑选了23名战士组成了“活炸弹队”。他们每人身上拴了10颗手榴弹,拉出火线索……这时,敌人以500多人组成两个突击队,对华灵庙进行波浪式的连续冲击。当第一梯队日军接近华灵庙阵地30米时,郝端温一声:“打!”200颗手榴弹掷向敌群,日军伤亡大半。紧接着,第二梯队日军又冲了上来。“机枪掩护!”郝端温喊道。“嗒,嗒……”在火力掩护下,彭永祥带着23名“活炸弹队”队员背起手榴弹,上好刺刀,端起枪,跃出战壕,冲入敌群……“轰!”“轰!”24声巨响之后,郝端温带领战士们立即冲入敌人阵地,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斗。敌人因伤亡惨重,狼狈逃窜,华灵庙阵地保住了。 #战场上,敌我尸体混在一起,血肉模糊,分不清敌我。郝端温和战士们含着泪,凭着衣服和徽章,一具尸体一具尸体进行辨认。但随着一声声巨响,我24壮士血肉横飞,根本找不到他们的尸首。战士们脱下帽子,掩面而泣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