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打卡Day180|留侯论 读《留侯论》,如见苏轼以“圯上受书、忍辱成事”为媒抒“大勇在忍”之怀,字里行间满是对“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深刻洞见,对“小不忍则乱大谋”的人生智慧,更有对“胸怀远志、屈伸有度”的处世倡导,道尽宋代士人“洞察人性、明辨得失”的襟怀,以及对“以忍成仁、以智立业”的人生追求。 ✅ 开篇破题:以“忍勇之辨”立根基 文章以“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起笔,先区分“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的本质差异,继而抛出“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的核心观点——大勇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既交代史论的创作核心,又奠定全文沉毅睿智的基调,更埋下“以忍驭志、以志成业”的脉络,开门见山且振聋发聩。 ✅ 中间析理:以“溯源佐证”明本质 文中紧扣“忍为成事之本”展开多重铺陈,深化论证内涵:一是溯源受书之真意——圯上老人倨傲折之,非授书实教忍,磨平子房少年刚锐之气;二是援引史实强论据——楚庄王忍而舍郑、勾践忍而复国,佐证“忍能成大事”的真理;三是关联楚汉之争——高祖忍而待项羽之弊,项籍不能忍而轻用其锋,点明子房之忍对高祖取胜的助力。在“探真意、引史实、析事理”的系统阐释中,直指“立身之本在忍,成事之要在志”的本质,逻辑严密且说服力强。 ✅ 结尾立论:以“外柔内刚”升主旨 文末以“太史公疑子房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收束,点出“史论”的核心意义——不仅是对张良个人命运的剖析,更是对“大勇无形、大智藏拙”的处世之道的昭示。既呼应开篇“豪杰之节在忍”的观点,又将“忍”的内涵升华为“外柔内刚、屈伸有度”的人生坚守。结尾由张良的形貌与志气之反差延伸至对“豪杰本色”的评判,既收束前文对忍勇、受书、成事的铺陈,又将“忍辱之术”转化为“立世之德”的价值倡导,尽显士人洞察人性规律、心系人生智慧的风骨,余韵悠长且意味深远。
00:00 / 08: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