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1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15: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第二集《我用中文做了一场梦》意大利青年在华 6 年的故事 《我用中文做了一场梦》是意大利青年亚历(Alessandro)在 2016 年陷入人生迷茫 ——23 岁的他毕业即失业,成为意大利每 5 个失业年轻人中的一员,对体育记者、英语教师等零散工作深感倦怠。一次偶然看到《经济学人》关于中国电影市场的报道(2003-2010 年年均票房增速超 40%,2017 年预计超越美国成全球最大市场),又因 2014 年南京青奥对中国留下的朦胧好感,他毅然放弃罗马的困境,远赴北京开启新生活。 此后 6 年,他以 “语言学习者” 为起点:在北京电影学院对外汉语初级班啃《成功之路》教材,靠刷 97 集《欢乐颂》积累 4281 分钟中文语感,最终以 217 分通过 HSK5 考试;也曾化身 “教育者”,在潘家园留学机构教意大利语 7 个月,从因脱离学生需求受挫,到调整风格与学生建立信任;更以 “电影追梦人” 的身份扎根 —— 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读研,参与《三十而已》剧本翻译,在河北怀来当 5 个月抗美援朝电影群演(46 号美军士兵),亲历 140 名外籍群演的竞争与温暖。 疫情成为他跨文化体验的特殊注脚:2020 年北京电影学院封校 60 余天,他与校工(打菜小哥、维修大叔)唠家常缓解孤独;2022 年上海封控期间,建 “Good good drink” 群团酒,在铁门下传递酒瓶维系连接。漂泊中,他从北京到青岛、怀来,最终在上海找到归属感 —— 组织 “写作俱乐部”,让高中生、上班族、自由职业者围坐分享故事,挖掘普通人的文字力量。 这 6 年里,他曾因 “外国人” 身份遭遇酒店拒住、出租车司机的刻板提问,也曾在罗马老家被说 “讲中式意大利语”,陷入 “非意非中” 的身份困惑。但最终,他在具体的生活里找到答案:从达州农村唐先生家的年夜饭,到上海写作俱乐部的酒杯碰撞,他明白 “世界公民” 不是口号,而是学会用中文共情、在文化差异中接纳 “中间状态”。 全书以个人回忆录为骨,以跨文化生存细节为肉,记录了一个老外从 “听不懂‘再见’” 到 “用中文写人生” 的蜕变,也藏着全球化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 “归属与成长” 命题 —— 不是融入某一种文化,而是在陌生与熟悉的碰撞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我用中文做了场梦#跨文化交流#抖音精选计划#电影人日常#后疫情时代的漂泊与归属
00:00 / 0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
00:00 / 06: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