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她用病躯托起两千名女孩的命运 贴满膏药的双手紧握喇叭,11万公里家访路踩在脚下, 64岁的张桂梅依然每天清晨5点唤醒校园,成为大山里最亮的灯。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张桂梅的这句话让无数人动容。 这位64岁的女校长,穿着旧衣服,手上贴满止痛膏药,却带领近2000名贫困女孩走出大山,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轨迹。 01 坎坷人生路 张桂梅的故事始于一个艰难的抉择。1957年生于黑龙江的她,17岁时从东北远赴云南支边。 后来她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与丈夫在大理一所中学教书。 然而幸福时光戛然而止——19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留给她的除了无尽的思念,还有为治病欠下的债务。 为离开伤心地,她申请调到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 命运却没有停止考验她。到华坪不到半年,张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 面对高额医疗费,她一度想放弃治疗。但当地的乡亲们伸出了援手,一位山区妇女甚至捐出了仅有的5元回程路费。 “他们把我救了,我活着要干什么?”从那时起,张桂梅的生命就和华坪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02 梦想的种子 2001年,张桂梅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发现,不少被遗弃的女孩来自贫困家庭。 同时,在民族中学任教期间,她目睹班上女生数量明显少于男生,且“一些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 家访中,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呆坐在路边,满眼惆怅地望着远方。女孩一见到她就哭了:“我要读书,我不想嫁人。” 原来,女孩父母为了三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孩子我带走,上学的费用我来出。”张桂梅试图说服女孩母亲,却遭到以死相逼,只能无奈放弃。 这次经历让张桂梅深刻意识到:“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都能读书。 03 艰难的建校路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这个想法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为筹集资金,张桂梅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奔波。从2002年起,她利用假期到昆明街头募捐。 她把自己获得的所有奖状证书都打印出来,摆在街头“募捐”。 然而,她收获的更多是不理解和白眼。有人甚至放狗咬她。五年下来,她只筹到1万多元。 转机出现在2007年。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后,张桂梅穿着旧衣服进京参会。 她甚至没发现自己的裤子已经破了洞。媒体关注到了这位穿着破洞裤子的党代表。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
申论面试素材积累热点人物素材 大山里的“燃灯校长”——张桂梅 人物简介+精神品质+申论写作应用+面试应用 人物简介:女,1957 年出生,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创办人,“七一勋章 ”获得者、“时代楷模 ”。 核心事迹:2008年,张桂梅在丽江华坪县创办全国首所全免费女子高中,面对办学初期经费短缺、师资流失等困境,她变卖首饰、四处募捐,甚至拖着患癌身体坚持家访。截至 2023 年,华坪女高累计帮助2000余名山区女孩考入大学,其中180 余人考入清北等重点大学,本科升学率连续15年位居丽江市第一。她创新“红色教育+感恩教育 ”模式,每天清晨 5 点半陪学生晨读,深夜12点查寝,身患23 种疾病仍坚守讲台,被誉为“学生们的妈妈 ”。 精神品质:教育报国的赤子之心、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的仁爱之心。 申论写作应用:张桂梅扎根滇西贫困山区40 余年,始终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她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累计帮助 2000 余名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用知识改变贫困女孩命运。为筹集办学经费,她走遍各地募捐,自己却常年疾病缠身仍坚守讲台;为关注学生成长,她建立“学生家庭档案 ”,把家安在学校,成为学生口中的“张妈妈 ”。其精神内核在于无私奉献的教育情怀与扎根基层的责任担当,她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师魂,彰显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为D育人、为国育才 ”的崇高追求,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做出了卓越贡献。 面试应用:适用于“乡村振兴 ”“教育公平 ”“基层奉献 ”等话题。可举例:“正如张桂梅校长拖着病体走遍山区 1200 多户家庭,我们基层公务员更应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乡村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主动担当。” #申论 #面试 #国考 #省考 #人物故事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17: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