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00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5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3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河洛地区与伟大的河洛文化 河洛地区指以洛阳盆地为核心、黄河与洛水交汇的中原区域,地理范围西至潼关和华阴,东至荥阳和郑州,南至汝颍流域,北跨黄河至晋南和济源一带,是夏商周三代建都地及中华文明发源地。 地理范围与核心区域 河洛地区以洛阳平原(伊洛平原)为中心,由黄河与洛水冲积形成,涵盖现代行政区划的河南省中西部及山西南部、陕西东部小部分,具体包括: 核心区域:洛阳市区及周边偃师、孟津、巩义、宜阳等地。 边界范围:东界:荥阳、郑州。 南界:汝河、颍河流域(伏牛山脉)。 北界:跨黄河至山西南部(运城、临汾)和河南济源。 西界:潼关、华阴(陕西)。 历史与文化意义 河洛地区作为“天下之中”,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 政治中心:夏、商、周三代均在此建都,《史记》记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文化根源:河洛文化涵盖《河图》《洛书》、三代礼乐体系,被确认为中华文化根源,衍生出围棋(曾称“河洛”)等文化符号。 现代保护:2020年设立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强化文化遗产保护。 河洛文化是指以中国河南省洛阳市为中心的黄河与洛水交汇区域(河洛地区)所孕育的传统文化体系,它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源头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涵盖从新石器时代至北宋时期的连续文明发展,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文化为主干,并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 定义与地理范围 河洛文化特指黄河中游与洛水交汇区域(今河南省西部)的古代文化,核心区为洛阳平原(伊洛盆地),西至潼关、东至荥阳、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至晋南。该地区史称“天下之中”,是夏商周三代建都之地,具有地理枢纽地位。历史发展脉络 新石器时代起源:始于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经仰韶文化(彩陶、丝织遗存)、龙山文化(城址群)延续至夏代。 王朝时代核心:以“五都荟洛”(二里头、偃师商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东周王城)为代表,实证夏商周至唐宋的都城连续性。 北宋后转型:北宋后政治中心北移,但文化影响通过“河洛郎”等群体辐射全国。#上热搜 #宣传正能量 #原创作品 #河南#涨知识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风之影5天前
卫国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诸侯国之一 。以下是关于它的介绍 : - 基本信息:卫国约存在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09年,姬姓,第一代国君为卫康叔。其封地为殷墟一带,先建都于朝歌,后迁至楚丘、帝丘和野王。卫国历29代、44位国君,国祚834年,是周代诸侯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也是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 - 历史变迁: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乱后,封同母弟弟康叔于卫,卫国诞生。卫武公时期,卫国曾一度强盛,出兵帮助周平王东迁,晋升为公爵。公元前660年,翟人伐卫,卫国第一次灭国,后经齐国帮助重建,但沦为小国。此后,卫国先后成为晋、魏、秦的附庸。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 疆域范围:卫国的疆域多分布于今河南东北部、山东西南部及河北南部,鼎盛时期占有的城池约50余座,人口80至90万,后因三晋崛起和自身实力衰减,势力范围不断缩小。 - 政治经济:政治上,卫国后期内乱频繁,贵族势力膨胀,争权夺利,国力逐渐衰弱。经济上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兴盛,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商业也较为繁荣,但因未进行变法图强,最终在诸侯国争霸中被削弱直至灭亡。 - 文化人才:卫国是原商朝的王畿之地,商文化底蕴雄厚,又融合了周文化,思想活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培养基地,吴起、商鞅、吕不韦、子贡等皆出于卫。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