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
00:00 / 08: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7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3: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亚铁离子(Fe²⁺)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主要作用和影响如下: 1. 参与叶绿素合成 - 亚铁离子是叶绿素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叶绿素卟啉环的中心。 - 缺乏Fe²⁺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片出现黄化现象(尤其是新叶先变黄,因为铁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这一症状称为“缺铁性失绿”。 2. 作为酶的辅因子 - Fe²⁺是许多关键酶的组成部分或激活剂,参与多种代谢过程,包括: - 光合作用:如细胞色素b₆f复合体、铁氧还蛋白等。 - 呼吸作用:如细胞色素c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 - 氮代谢:如硝酸还原酶、固氮酶(在豆科植物根瘤中)。 - 抗氧化防御:如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3. 影响养分吸收与运输 - 铁参与植物对其他养分(如磷、锌、锰等)的吸收和利用。 - 缺铁会干扰植物体内的离子平衡,进一步影响整体营养状况。 4. 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 铁参与活性氧(ROS)的清除系统,有助于增强植物对干旱、高温、病虫害等逆境的抵抗能力。 - 缺铁会降低植物的抗氧化能力,使其更易受氧化损伤。   缺乏与过量的影响: - 缺铁: - 叶片黄化(新叶明显),严重时叶脉也变黄,影响光合作用。 - 生长迟缓、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 在碱性或石灰性土壤中,铁易被固定为不溶性形式(如Fe(OH)₃),导致植物难以吸收,即使土壤中铁含量较高也可能出现缺铁症状。 - 铁过量: - 虽然植物对铁的需求量低,但在酸性土壤或过量施用铁肥时可能发生铁中毒。 - 表现为根系受损、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因产生过量活性氧)、影响其他元素(如磷、锌、铜)的吸收。   农业应用建议: - 在碱性土壤中,可施用螯合铁(如EDTA-Fe、DTPA-Fe),提高铁的有效性。 - 合理搭配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和pH,促进铁的吸收。 - 避免过量施用铁肥,以免造成毒害或元素失衡。 总之,亚铁离子虽需求量微小,但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养分代谢及抗逆性均不可或缺,是保障植物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关键微量元素之一。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