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重阳节|给孩子的传统节日小课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在异乡做异乡来的客子,每遇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天登高的地方,遍插茱萸时会想到少了一人。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诗歌。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自己。全诗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了解一下重阳节这个充满意义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名“重阳”,又因日与月皆逢九,也称“重九”。古人认为这是吉祥的日子,九九归真,一元肇始。 🌾它源自上古时期的天象崇拜,那时就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活动。到了唐代以后,重阳节更加鼎盛。 🎊古时民间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饮宴祈寿等习俗。如今,又增添了敬老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成为两大重要主题。 💝“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象征长久长寿,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福。2006 年,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 年,法律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别名: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九九重阳等。 🎈九九重阳秋韵浓💖 ✨或许在当下,插菊花、插茱萸这些习俗离我们有点遥远。但敬老孝老这件事,根本无需别人反复提醒,它理应深深扎根于我们的血脉和骨子里,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并且要在每一天都身体力行。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在这个重阳节以及往后的每一天,都好好关爱长辈,让敬老孝老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美的风景。💖 #重阳节 #幼儿国学启蒙 #我在抖音读唐诗 #小学必背古诗 #幼儿古诗必背100首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8
第79集|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文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心思想 以重阳节独在异乡的境遇,写游子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借想象中兄弟登高插茱萸的场景,将思念化为具体可感的遗憾,藏着对亲情的珍视与漂泊的怅然。  写作背景 唐代开元年间,十七岁的王维离开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古称“山东”)赴长安求仕,重阳节时孤身漂泊,见长安街头百姓登高插茱萸,触景生情,想起家中兄弟此刻应也在登高,唯独少了自己,遂写下这份思乡之切。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善写山水田园与抒情诗,风格清新淡远,有“诗中有画”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著有《王右丞集》,其抒情诗尤善以简笔写深情。  鲜为人知的故事 诗中“茱萸”暗藏重阳节俗:古代重阳节插茱萸可“避灾祈福”,且需兄弟亲友共插才显圆满。王维家中有五个兄弟,他排行老大,离家时最小的弟弟尚幼。据其弟王缙回忆,那年重阳节,兄弟们登家乡的鹳雀楼,遍插茱萸时,小弟突然问“大哥何时归”,众人默然,这份场景恰与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想象呼应,让隔空的思念有了双向的温度。 #古诗词 #诗词 #国学经典 #情感共鸣 #原创视频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