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拥有主动选择权》|如何才能做到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屈服呢? ·第一步 察觉感受和区分:当你面临需要“接受”的情景时,你问问自己:感到害怕吗?害怕什么?是怕失败、丢脸、怕失去关系还是对未知的恐惧……区分你害怕的事客观现实情况还是你内心对未来的负面想象的恐惧。 第二步 对选项进行评估:比如“除了因为恐惧而被动接受”你还有没有其他选择,这些选择的真实后果是什么?评估这些后果哪些是你真正恐惧的,哪些是你能承受或者愿意承担的? 第三步 链接内在的价值与目标:问问你自己那种选择更符合你的本心,是你基于诚实、成长、平静、爱、勇气等而做出的选择,或者说那种选择更有利于你整体的福祉和成长? 第四步 做出有意识的决定:就是在看清现实、承认恐惧、评估选项、链接内心后,清晰的告诉自己:我现在选择接受,是因为什么具体原因(例如:这是现实/这更符合我的价值观/这能让我保存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这是我目前能做的最好的选择等等),这个“原因”必须是你自己认同的、超越恐惧的理由。 第五步 拥抱选择带来的力量与平静:一旦做出这个有意识的选择,去感受这个决定带来的内在的力量感,你就不再是恐惧的奴隶。允许自己去感受由此带来的平静,你就放下了与不可改变之事的对抗。去告诉自己,这是我的选择,我为此负责,承担这个责任就好。#知识分享 #正能量 #女性智慧 #原创视频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传统的数学教材不适合自学者,但通过一套正确的学习方法,完全可以实现高效自学。关键在于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思考和构建理解。 四大核心自学策略: 1. 先建框架,再学细节(看森林再看树木): 问题: 教材直接呈现零散的定义定理,缺乏整体脉络。 方法: 开始学习前,花时间浏览目录、前言和小结,理清章节间的逻辑关系(如函数->极限->导数->积分的“故事链”),建立知识地图,了解每个概念的意图和位置。 2. 构建个人“资源组合”,善用外力: 问题: 依赖单一教材容易卡壳。 方法: 以一本主流教材为基准,同时准备1-2本不同风格的教材作为补充参考。明确“自学不是苦学”,在遇到思维瓶颈时,应主动寻求老师点拨,以获得关键指导。 3. 用“费曼法”强制输出,检验真理解: 问题: 容易产生“看懂了”的幻觉。 方法: 合上书,用自己的话复述概念;重新推导证明过程;想象并向他人(或自己)讲授知识点。这是将被动信息转化为主动理解的最有效手段。 4. 建立自我反馈系统,做自己的老师: 问题: 没有老师批改,无法及时发现问题。 方法: 通过“能否举例”自查概念;对比解题思路的差异而非仅看结果;分析错题背后的思维漏洞而非简单抄录;定期用综合题测试知识串联能力。 数学自学是一场思维的自我升级。正确的方法能将教材的限制转化为深度思考的契机,最终培养出强大的信息整合、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实现与数学思想的真正对话。#初高中#数理化#思维认知#自学能力#教育
00:00 / 07: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