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玉和贵州古代玉文化 罗甸玉为什么被称为“野矿料”? 江湖流传罗甸玉为“野矿料”,大部分原因是品质上乘的罗甸玉被不良商家当作新疆产的狭义和田玉销售,实属为不良商家背了黑锅!为了探寻贵州省玉文化发展脉络,我去了贵州省博物馆,由出土文物中反映出来的玉文化的侧面进行了参观了解。从展示的文物可以了解到:明代以前陪葬的配饰以玛瑙、玻璃、松石、金银器等为主,玉器较少;明永乐公元1413年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后,中原玉文化开始大规模传入,陪葬品中玉器逐渐增多。贵州地区和田玉的文化比汉张骞凿通西域大规模引入和田玉晚了好多年,比旱峡玉矿等遗址直观呈现的自西城驿文化、齐家文化时期至骟马文化晚期、西汉早期这近2000年间的玉文化更晚。由此也可以理解贵州地区2009年才发现玉石山料了,因为古时候的贵州地区根本不认为玉石是宝贝呀!或许这也是贵州罗甸玉初现江湖就被认为是野矿料的原因之一吧! 罗甸玉产自贵州省罗甸县,地处云贵高原南缘向桂西北山区与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式下降。境内以山地为主,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岩溶发育,多溶洞、溶丘、暗河。2009年,贵州省地矿中心实验室在进行岩矿鉴定研究工作中,发现产自黔南罗甸的部分样品中,存在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的软玉矿。2011年,罗甸县民众在关固寨的发浪坡上发现玉石矿。2015年,罗甸县建设占地460亩的罗甸玉石产业文化园,同年8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罗甸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罗甸玉以山料为主,原料构造上是晶质结合体,显微镜下呈纤维交织结构,块状构造。透闪石集合体呈放射束状,常带有石花、絮状棉绺、细脉状水线、翳状斑点、黑色固体包体构造。原料透闪石含量≥80%,方解石含量≤12%,#玉文化 #珠宝玉石 #罗甸玉 #博物馆古玉石
00:00 / 04: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1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5: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