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04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
00:00 / 59: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45
思考快与慢(6/6) 人类的思考存在两套截然不同的系统 ——“系统 1” 和 “系统 2”,它们共同决定了我们的判断、决策与行为,而系统 1 的直觉偏差常导致非理性选择。 1. 核心模型:系统 1 vs 系统 2 两套系统在运行方式、能耗、速度上完全不同,日常思考是二者的动态协作 2. 关键推论:系统 1 的偏差与系统 2 的 “惰性” 系统 1 的直觉偏差(核心矛盾来源):系统 1 虽高效,但依赖 “启发式”(经验捷径)思考,会产生稳定的认知偏差,导致判断失误。书中重点列举了 20 + 种常见偏差,例如: 锚定效应:先接触的信息(如商品原价)会 “锚定” 后续判断(觉得打折很值); 损失厌恶:失去 100 元的痛苦,远大于得到 100 元的快乐(导致过度规避风险); 确认偏误:倾向于相信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忽略反对信息; 光环效应:因某人一个优点(如颜值高),默认其其他方面也优秀。 系统 2 的 “惰性”:系统 2 虽能修正偏差,但因需消耗大量脑力,常处于 “慵懒状态”—— 除非遇到明确挑战(如发现计算错误),否则会默认接受系统 1 的直觉结论,这使得认知偏差难以被主动纠正。 3. 最终启示:如何做出更理性的决策? 意识到两套系统的存在后,可通过主动干预减少偏差: 识别高风险场景:在重要决策(如投资、求职、谈判)中,刻意提醒自己 “启动系统 2”,避免凭直觉下结论; 引入外部视角:征求中立者意见(避免确认偏误),或用 “如果失败,原因可能是什么” 反向思考(对抗乐观偏差); 简化决策环境:减少无关干扰(如购物时屏蔽 “原价” 锚定),让系统 2 更易专注于核心信息。 #知识分享 #涨知识 #读书 #学习 #教育
00:00 / 08: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