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目前已知人类历史上,成功驯化的动物一共有三十多种,包括鸡、鸭、鹅、鹦鹉、驴、马、水牛、牦牛、爪哇野牛、白肢野牛、绵羊、山羊、猪、单峰驼、双峰驼、羊驼、小羊驼、驯鹿、猫、狗、雪貂等这些物种。而在这些里面,也不是说都有广泛的驯化,就比如像骆驼和驯鹿这类动物,骆驼只在亚洲内陆干旱地区被成功驯化了,驯鹿也只是在北极圈附近的寒冷地区被驯化成功了,其它的地区,也是没能实现这一结果。而真正的在世界范围内,被成功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也就只有猪马牛绵羊山羊等这五种。也就是说,在人类历史里的二十多万年的时间里,人类也就只成功的驯化了这五个大型动物,可见驯化的难度是有多么的大。人们后来通过分析了解到,这些能被驯化的动物都有着一些共同点,所以人们就认为只有具有这些特点的动物,才有可能被驯化。那这些特点都是啥呢?这些特点就是:一,不挑食,对食物没有任何特殊要求,如果对食物有了特殊要求,那这个物种就很难被驯化。第二点就是自身的成长速度要非常的快,如果物种的成长速度非常的缓慢,那它的迭代速度就会很慢,那这就会导致它很难被驯化。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物种在被人工饲养的环境下,它能够自然繁殖,这样它才能够被人类驯化,如果做不到这点,那这个动物就不能被驯化,比如说猎豹和海豚,它们就都是因为这个原因,从而导致它们没法被人类驯化。海豚是特别的聪明,并且它每天的活动量还非常的大,一天要游上上百公里,所以一旦你要把它放在一个水池里,被它发现了这不是自然的环境,那它就不会生下一代,即使就算怀孕了,那它也很容易发生流产而直接死掉。#热门 #精彩片段 #涨知识 #万万没想到 #科普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5: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猪是古代中国人驯化的第二种动物,仅次于与狗。 公元前5500年左右,古人学会驯化牛、羊,周代,猪肉的地位已明显低于牛肉和羊肉。《大戴礼记》记载:诸侯之祭,牲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牲特豕,曰馈食。这里的豕指的就是家猪。 《礼记》中:“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牛肉是天子才能享用的高级肉食,诸侯可以吃羊肉,卿大夫只能吃猪肉。 战国后期,牛成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从此历朝历代都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宰杀耕牛,牛肉逐渐从中国人的餐桌中退出。 《齐民要术》与《四时纂要》两部农书对养羊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养猪,这一时期贵族宫廷宴会中,大量使用羊肉,极少用猪肉。文献记载,北宋宫廷一年消耗的羊肉可达43.4万斤,而猪肉仅有4100斤。 苏东坡在《猪肉颂》一诗中写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提出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便是今天大名鼎鼎的“东坡肉”,北宋后期,民间食用猪肉的比例再度回升,重新成为民间主要的肉食来源。 明清,猪肉在民间的饲养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羊,出生草莽的明朝皇帝朱元璋,饮食口味也更接近民间大众,无论在民间还是宫廷,猪肉都成为最主要的肉食来源!#猪肉 #猪肝 #烧肝 #种草 @阳城融媒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3: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