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8: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第64集《赤壁》唐·杜牧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的“大李杜”。杜牧的诗歌风格明快,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内容多咏史抒怀,表达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见解。 《赤壁》这首诗是杜牧经过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的长江南岸)这个古战场时,有感而发写下的。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势形成的关键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交战双方为曹操领导的北方大军和孙权、刘备联军。最终,孙刘联军利用火攻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杜牧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唐朝已经走向衰落,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他通过咏史,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 “折戟沉沙铁未销”:“折戟”指的是折断的兵器,“戟”是一种古代兵器,兼有戈和矛的功能。“沉沙”指兵器沉入沙中,“铁未销”说明这些兵器虽然历经多年,但铁质并未完全锈蚀。这句诗描绘了赤壁之战的遗物——折断的兵器被遗弃在沙中,暗示了战争的惨烈和岁月的流逝。 “自将磨洗认前朝”:“自将”指诗人自己,“磨洗”指将兵器上的泥沙磨去,以便辨认。“认前朝”指辨认出这是前朝(东汉末年)的兵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溯和感慨,他亲自磨洗这些兵器,试图从中寻找历史的痕迹。 “东风不与周郎便”:“东风”在赤壁之战中是一个关键因素,孙刘联军利用东风火攻曹军,取得了胜利。“周郎”指的是东吴名将周瑜,他在赤壁之战中担任联军统帅,智勇双全。“不与周郎便”指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周瑜,即如果火攻的条件不具备。这句诗通过假设的方式,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疑问。 “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指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宫殿,曹操曾在此宴饮作乐,并收纳姬妾。“二乔”指的是东吴名将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她们分别嫁给了孙策和周瑜。这句诗通过想象,描绘了如果赤壁之战曹操胜利,大乔和小乔可能会被曹操掳至铜雀台,过上深宫锁闭的生活。 《赤壁》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史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其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名句,更是流传千古,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慨。 #诗词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16: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7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8: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1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文脉里的中国 一、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是晚唐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身官宦世家,仕途虽有起伏,但文学成就极高,其诗题材广泛,涵盖咏史、写景、抒情等,风格俊爽清丽、意境深远,兼具豪放与婉约之长,著有《樊川文集》。 二、《赤壁》作品赏析 1. 原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 核心赏析 - 以小见大的起笔:首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从一件沉埋江底的“折戟”切入,借“磨洗”这一细节,将视角从眼前的残物拉回三国赤壁之战的历史现场,用微小的器物撬动宏大的历史记忆,开篇极具画面感与代入感。 - 翻案式的议论: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杜牧并未正面歌颂周瑜的战功,反而以假设视角提出——若当年没有助力火攻的东风,周瑜未必能胜,大乔、小乔(分别为孙策、周瑜之妻)或会被曹操掳至铜雀台。这种“翻案”式议论,跳出了传统咏史诗“赞英雄、叹兴亡”的套路,既暗含对历史偶然性的思考,也隐约流露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借“东风”喻机遇),立意新颖,耐人寻味。 - 含蓄的情感表达:全诗未直接发议论,而是通过“锁二乔”这一具体场景,将“东吴亡国”的沉重后果具象化,避免了直白说教,既保持了诗歌的含蓄美,又让历史思考更易引发读者共鸣。#国学文化 #创作人计划 #原创视频 #每天跟我涨知识 @简简单单 @诗海拾贝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1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5: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