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真好 我只身前往》 风把天浆洗成淡青,银杏叶打着旋儿落进青苔的缝里,像往事在光阴里打了个盹。 这时候独行最好——踩着满地沙沙的碎金,恍若玛雅·安吉洛说的那般:“我只身前行,却仿佛带着百万雄兵。” 白藏的妙处,在那些欲说还休的留白。霜柿挂梢头,芦花浮水岸,万物都褪到本真的颜色。恰如古人说的“白藏”,白藏不是枯索,是经夏日喧嚣后沉淀下的清寂。 恍然若悟,终是明白了余华笔下"秋日如镜"的意味,那镜中不照繁华,只映素心。 总忆起某位爱写草木的先生说:“秋虫声里,所有锋利都成了绕指柔。”如今深以为然。 因故,不再学凌霄花攀高枝争艳,甘做青石阶上一片斑驳的松墨似的苔。这底色多好,像熟透的稻穗垂向大地,像老陶碗里清茶的纹。 转角遇见野菊,金灿灿地开得天真。另一位擅画荷的老叟若见着,定要笑说:“花不懂孤单,只管开成自己的模样。” 忽而念起王勃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此刻没有孤鹜,只有我与漫天霞光结伴。 暮色浸透枫叶时,想起余华还说秋天让“时间变得柔软”。是啊,那些旧光阴里的磕绊都酿成了醇厚的霜糖。 我慢慢走,踩着欧阳修“草木无情有时飘零”的韵脚,却不觉凄凉——飘零何尝不是另一种飞翔? 夜露初凝时,月光给万物镀上淡淡的青盐。这清白亮的真相,多像生命熟透的秋天。 #原创作品 #天凉好个秋 #读书 @卓瑾
00:00 / 03: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30
00:00 / 19: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77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12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2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8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西黄寺秋阳记 深秋的日头斜斜漫过西黄寺的朱红山门时,白塔便成了光阴里最沉静的注脚。檐角铜铃还沾着昨夜的霜气,被秋阳一烘,竟漾出暖融融的光,像给塔身裹了层薄纱。寺内一排排古银杏早已染透金辉,枝桠斜探向蓝天,满树金叶在风里簌簌翻动,阳光穿过叶隙,在青砖地上织就满地跳动的“金斑”,湛蓝天幕作衬,将银杏的鲜活与透亮衬得愈发浓烈,随手一拍都是深秋的诗意。 塔基的白玉浮雕在斜照里愈发清晰,缠枝莲的纹路里积着细碎的银杏叶。白塔前的银杏树下,落叶已积了薄薄一层,踩上去沙沙作响。抬头可见金黄树冠半掩白塔塔身,塔刹鎏金与叶片光泽交相辉映,风过时,金箔似的叶子绕着塔基打转,让沉静的白塔多了几分灵动。 这白塔原是藏传佛教的瑰宝,藏式覆钵塔的形制里藏着汉地的匠心。塔刹的鎏金在秋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不似盛夏那般刺眼,倒多了几分岁月沉淀的神秘感。红墙前的银杏更显惊艳,枝叶舒展间,金黄叶片贴着墙面轻晃,偶有落叶沿墙根滑落,红与黄的撞色在秋阳下晕出暖光,斑驳树影落在墙面上,像给古老红墙缀了层流动的金纹。康熙、乾隆与达赖、班禅他们之间互动的各种往事,早被风刻进了塔周的石碑,那些模糊的经文与纪年,和着秋日的肃静,让人忍不住放轻脚步——仿佛稍重些,就会惊扰了塔下沉睡的时光,也吹散这满寺的金黄。 而西黄寺的神秘,更藏在一段特殊的岁月留白里。 它始建于清顺治九年,清乾隆四十七年又建起了清净化城塔院,可以说它是清初北京最早建立的藏传佛教皇家寺院之一,也是达赖和班禅来北京时的驻锡之地。这座曾见证汉藏文化交融的寺院,近代以来一度被部队接管,红墙内的晨钟暮鼓暂歇,只余下青砖灰瓦、古银杏与白塔在时光里独自伫立。那些年,寻常人难窥其貌,只能从老辈人的只言片语里想象这红墙映金叶、白塔伴银杏的景致,这份“不可见”,反倒让它的传说多了层朦胧滤镜。直到前些年,寺院才重新归还给佛教界,成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的所在地。如今虽对公众开放,预约却格外不易,名额常是一经放出便告罄,这份“难寻”,让每一次踏入都像是一场被时光应允的特殊遇见。 立于塔前良久,秋阳渐渐西斜,影子被拉得很长。忽觉这白塔与银杏的相映,本就是秋日最好的馈赠:塔是沉静的诗,树是流动的画,蓝天下、红墙边,一动一静间,藏尽了深秋的温柔。藏传佛教里说“诸行无常”,此刻倒有了真切的体悟:秋叶片片飘落是无常#纪录美好生活 #西黄寺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19: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