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4: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明朝科学技术 一、火炮技术 明朝火炮经历了从自主研发到吸收改良的演进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 早期创制(明初至正德) - 铜火铳:1453年制造的铜火铳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管形火器 - 手铳:1377年制造的手铳可安装木柄手持,类似手枪 - 传统火炮:以铁制火炮取代铜铳,威力大增,万历年间达到自制火炮黄金期 2. 西方技术引进与仿制(正德至万历) - 佛郎机炮:1522年西草湾之战后缴获葡萄牙舰船火炮,开始仿制。采用子母铳结构,射速可达20秒三发,射程500米,45度仰角时达1公里。戚继光车营装备256门,成为抗倭利器 - 鸟铳:通过日本(倭寇)和葡萄牙传入的火绳枪,精度和射程优于传统手铳,1558年已能制造"尤为精绝"的鸟铳 - 红夷大炮:1608年通过澳门葡萄牙人接触荷兰火炮,1620年徐光启、李之藻购入4门英国舰载炮。1626年孙元化在登州建立火器工场仿制,口径110-130毫米,炮长3米以上,射程达1.5公里。至1644年共仿制约500门,配备于辽东前线 3. 爆炸性与连发火器 - 地雷与水雷:1580年戚继光自制自犯钢轮火(地雷);1549年制造世界上最早的水底雷,以木箱为雷壳,用油灰粘缝,比欧洲早200年。1590年发明水底龙王炮,用牛脬作雷壳、香作引信定时引爆 - 连发武器:包括三眼铳、四眼铳、拐子铳(可连续三发)、迅雷铳(最多18管)、五雷神机等,形成密集火力 4. 技术短板 - 火药生产依赖官营作坊,工艺未标准化,因管理腐败导致纯度不稳定,爆炸事故频发(如1626年北京王恭厂大爆炸) - 保守势力阻挠技术推广,松锦之战时73%火炮仍是膛线磨平的嘉靖旧炮 - 仿制技术滞后,仿造的红夷大炮仅为西方50年前水平(12磅炮),而欧洲已发展至24-60磅分类火炮 二、船舶技术 1. 远洋巨舰 - 郑和宝船:长147米、宽60米,排水量近2万吨,采用水密隔舱技术,用12道隔舱板分隔,舱板和船壳板用铁钉榫接,捻料塞缝防渗漏。船型"底尖上阔,首昂尾高",稳定性极佳 三、历史意义 明朝火炮与船舶技术呈现"早期领先—中期吸收—后期停滞"的特点。火器方面虽引进佛郎机炮、红夷大炮等先进技术,但体制僵化制约了技术深化;船舶方面则凭借郑和宝船达到古代造船顶峰,但后期海禁政策导致技术退步。这些成就为古代军事技术史提供了重要样本,也揭示了技术创新与制度环境的关系。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4: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