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6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
Ina1周前
虎穴寺(塔克桑拉康),又称“虎穴寺院”或“虎之巢寺”,是不丹最神圣的寺庙之一,也是国内外游客造访最多的朝圣圣地之一。 📜 起源与历史传说 在 公元 8 世纪之前,不丹各地山林中居住着许多妖魔与恶灵,它们经常伤害当地百姓,使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亦称古鲁仁波切,为了度化众生、净化恶业,从印度来到喜马拉雅地区,游化于西藏与不丹之间,降伏了无数魔障,弘扬佛法。 当他在不丹东部弘法时,得知帕罗地区的悬崖上有一个强大的恶灵,正在作祟,危害当地人。于是,莲花生大师为了降伏此恶灵,化身为他八大化身之一的"金刚多吉卓洛"(古茹多吉德罗罗)——一种极为忿怒的护法形象。 他让自己的女弟子化身为一只母虎(虎妞),自己骑在虎背上,从不丹中部一座名为“辛美扎东”的圣地飞到帕罗塔克桑悬崖。到达后,他在悬崖上的洞穴中降伏了恶灵,并将此地加持为极为神圣的修行处。从此,邪灵不再作祟,当地百姓重获平安。 🪷 修行与加持 莲花生大师在降伏恶灵后,于此洞中闭关修行了四个月,修持深奥的金刚乘密法,为不丹及众生祈愿和平、消除业障。 据说,他在此地所修的法门包含强大的火供、息灾与护国修法。此洞被视为拥有极高灵力与加持的圣地。 洞穴现今仍保存于寺庙内部,每年仅在特定的日子向信众开放三天,供人顶礼朝拜。 🏯 寺庙的建立与重建 在 1692 年,不丹第八任德让(丹增拉杰)依照莲花生大师的预言,于此悬崖之上建造了虎穴寺,以纪念大师的神迹。寺庙依山而建,仿佛悬挂在峭壁之间,象征着信仰的坚定与超越尘世的觉悟。 虽然在 1998 年一场大火中部分建筑被毁,但不丹国王与政府随即展开重建工程,完全依照原貌修复,使其重现昔日的庄严与辉煌。 #虎穴寺 #不丹旅游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
不丹 它是唯一一个与中国接壤却没有建交的国家。大清都已经亡了100多年了,不丹还照搬着大清的国旗,只要在输入法打出不丹,那么就会出现不丹的国旗。 整个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国土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住着78万的人口,被誉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就在前两天,泰国国王亲自驾驶飞机,王后担任副驾,出访不丹。 不丹没有高楼大厦,国民经济发展落后,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开放网络和电视的国家,但是这的旅行成本却是及高,每天需要缴纳100美金的旅行税,且必须要找旅行社才能来,不可以自由行。所以说这地方没有钱,或者是没有足够的信仰,还是别来了。但对于讨厌烟味的,这里就是天堂。全国禁烟,在哪都不能抽。 整个国家百分之75以上的人民都信仰着藏传佛教。不丹最著名的地标是建于1692年的虎穴寺,海拔3120米,巧妙的依附在陡峭的岩壁上,俯瞰着茂密的森林和深邃的山谷。 不丹也有极致奢华的体验。有句话说把不丹的5处安缦和六善住完了,那不丹就是玩完了。五间安缦散落秘境山谷。它用五座宫殿,把虚无缥缈的“幸福哲学”变成可触摸的风景。在这里,连呼吸都带着松木香。当然那价格也是不是一般人能玩的,一晚上至少两个W起。 这样的不丹,你想去体验一番吗#带你看世界 #不丹 #不丹旅游 #旅行推荐官 #全国禁烟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98
顿清5月前
传奇“疯僧”竹巴昆列,不丹人最爱的圣者,和一座神奇寺庙的故事 #不丹#奇美拉康#竹巴昆列 在不丹,有一位特别的修行者,他叫竹巴昆列。 他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得道高僧”,但却成了不丹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圣者之一。 他不喜欢待在寺庙里,更常见的画面,是他赤着脚,带着一只狗、一把弓箭,在山间自由地行走。 他唱歌、跳舞、作诗,不按常理出牌,却用一种“疯癫中透着智慧”的方式,点醒许多人。 这位“疯圣者”常用另类的方式帮人放下执念,直指人心。 据说,他的出现常常带来喜悦与好运,特别是对渴望家庭圆满、后代兴旺的人。 在这里,有一座因他而建的寺庙,叫做奇美拉康,也叫“生育祈福寺”。 传说中,这座寺庙建在他降伏一位作乱女妖的地方,他首先在这里建了一座塔镇压女魔,后来竹巴噶举祖寺拉隆寺第十四任住持来到这里建起了一座寺院,不丹国父夏宗法王是拉隆寺第十八任住持。 如今,这里供奉着一根象征祝福与生命力的古老法器,不少夫妇会特意前来祈愿,希望得子得福。 寺庙不大,却香火旺盛,周围田野环绕,环境宁静祥和。 不仅当地人尊重他,许多国外游客也被他的故事吸引而来。 在不丹一些壁画里,还能看到他手持法器、神情放松的样子。 他用最随性的方式,演绎了最深的佛法。 竹巴昆列像是活在“规矩外”的修行者, 但他的故事,让人反思: 修行,不是只有一种标准。 他没有讲太多经典,却用自己的行为让人顿悟。 他提醒我们:不必拘泥形式,回到真实的内心,才是通往清明的路。 奇美拉康,也不仅仅是一座寺庙,它像是一座连接“信仰”与“生活”的桥梁, 温柔地告诉每一个到来的人:愿望可以被祝福,人生也能被重新点亮。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4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
顿清5月前
拜访宗萨仁波切佛堂,仁波切不在家,但我好像离他更近了 #不丹#宗萨仁波切 刚到这里的时候,其实我有点紧张。 以为会是那种很庄严、很有“修行感”的地方,结果完全不是。 屋子很安静,但没什么“仪式感”。 佛像唐卡不多,但都是印度风格的。 还有几幅看不太懂的现代画挂在闭关房的走廊外墙。 像是一个思想自由的人留下来的空间,甚至还有点随性。 我原本想“感受”点什么——哪怕是一点氛围、一点加持。 可越努力去找,就越觉得什么都没有。 反而是这种“什么都没有”,让我突然松了一口气。 也许这就是仁波切要说的:不要搞那么多有的没的。 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仁波切在此时出现在我面前,他大概不会温柔地对我点头微笑,而是先问我:“你到底来干嘛的?” 是啊,我到底来干嘛的? 也许,是来破除一些关于“圣地”的幻想。 也许,是在这“空无一人”的空间中,看见了自己曾经有多执着于形式、意义和‘感应’。 可正是这种失落和空白,反而让我有机会安静地坐下,不再寻找一个“应该”的体验。 佛法从来不在外面。 宗萨仁波切住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智慧提醒了我:你以为的“修行”,有时候,只是“演戏”;而真正的觉醒,往往来自你最想逃避的“无聊”和“空虚” 今天,我终于没在他家找到他。 但也正因为这样,我觉得, 我离他,反而更近了一点。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0
00:00 / 09: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