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终前写给小儿子的诗,短短二十八字,却道尽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苏轼的一生几经波折,数次遭贬,却胸怀开阔,不管到哪里都能自得其乐,过得潇潇洒洒。 他曾这样形容人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的足迹,更是遍布大半个宋朝,他走过山川湖海,访遍名山古迹,最后在常州逝世。 临终前,他给准备走马上任中山府通判的小儿子写了一首诗,非常奇怪,一般人都不敢这么写:《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首诗短短二十八字,却道尽了人生的三重境界,点透了后世无数人! 1、少年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有人说:“少年向来不识天高地厚,放眼处皆自负才高八斗,虽自命风流,倒也坦诚无忧。”少年时,如韦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少年时,如李白“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少年时,如孟郊“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少年时,亦如苏轼,潇洒肆意。 他说:“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若是不能身历庐山之境,一赏烟雨迷濠之奇;若是不能目睹钱塘江潮,一看它万马奔腾,势撼山岳之壮,真是辜负此生,干般遗憾,难以消解。 少年人,总是朝气蓬勃,一腔热血,他们积极入世,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想去了解,去认识所接触到的一切。 他们有无与伦比的自信,坚信自己能做到,不捣黄龙誓不休。 他们也非常坦诚较真,坚定的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 少年当立志,无忧无惧,一往无前,去看山,去看水。#人生三境界 #关注我分享更多国学知识 #让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继续发挥作用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
00:00 / 07: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26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5: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