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47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5
黄纬禄(1916—2011)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被誉为“巨浪之父”和“东风-21之父”,其毕生奉献于中国导弹事业,贡献卓著,事迹感人至深。 奠基中国导弹事业 液体导弹突破 黄纬禄是中国液体战略导弹控制系统的主要负责人。1960年主持仿制的“东风一号”成功发射,实现中国导弹零的突破;1964年自主设计的“东风二号”发射成功,标志中国进入导弹自主研制阶段;1966年主导“两弹结合”(导弹运载原子弹)试验成功,震惊世界,被外媒称为“神话般的进步”。 航天运载技术 他领导的“东风四号”改型为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于1970年成功发射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启中国航天新时代。 开创固体战略导弹 1970年,黄纬禄临危受命担任中国首型潜地固体导弹“巨浪一号”总设计师。面对技术空白,他提出“台、筒、艇”三步发射试验法,取代耗资上亿的陆上水池模拟方案,节省巨额经费,缩短研制周期。 1982年,“巨浪一号”潜射成功,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掌握水下发射技术的国家,赋予中国二次核打击能力,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奠定技术基石。 舍身忘我,献身科研 在“巨浪一号”攻关期间,66岁的黄纬禄因长期超负荷工作,体重骤降11公斤,被同事称为“剜肉补导弹”。1970年于南京长江大桥进行模型弹试验时,他带头钻入50℃高温的弹体记录数据,浑身布满痱子仍坚持工作。 协同精神,甘担风险 他首创航天系统工程“四共同”原则: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在1982年首次潜射失败后,他顶住压力决策二次发射,并声明“责任由我承担”,最终成功。 赤子情怀,矢志不渝 晚年病榻上仍牵挂航天事业,留下“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勇挑民族复兴重担”的遗训。弥留之际坦言:“假如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其大学时期的全英文微积分笔记工整如印刷体,捐赠东南大学后成为治学精神象征。 黄纬禄以“国之重器”铸就民族脊梁,以“血肉之躯”诠释科学家精神。他奠基中国导弹从液体到固体的跨越,更以无私品格凝聚航天协作之魂,其贡献与精神永载国防史册。#向英雄致敬 #上热门 #两弹一星 #祖国不会忘记 #国之脊梁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2
00:00 / 35: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