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选集# 奇妙的大自然 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景象,每一处都藏着无尽的奥秘。 春天到了,大自然像个活泼的孩子。花朵们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桃花羞红了脸,杏花绽开了灿烂的笑容。柳树姐姐垂下了碧绿的长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美好。 夏天,大自然变得热情似火。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池塘里,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夜晚,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草丛中飞来飞去,就像一颗颗闪烁的星星。 秋天,大自然又变成了一位画家。她用画笔把树叶染成了金黄色和火红色。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田野里,稻子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棉花露出了雪白的牙齿。农民伯伯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冬天,大自然仿佛披上了一层洁白的毛毯。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像一只只洁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小朋友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笑声回荡在整个冬天。 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我爱这奇妙的大自然! #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积累 #睡前故事 #治愈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
母女漫步浮山公园 虽然已立冬,温度还不错不冷不热,导致花儿都误认为春天来了,竞相开放。法桐树上的叶子依然是绿的,银杏树一半黄一半绿也不乏特色,红枫红了大部分,所以这个时间段的公园是五彩缤纷,色彩盛宴。 随着期中考试又要来临,学习的压力加大,周六在校作业已经写完,我决定带娃出去溜达溜达,去欣赏一下初冬的美景,放松一下。我跟娃说人山成仙,所以咱们要到山里去,娃说那我多吸几口仙气。我们俩选了一条非主道溜达,因为今天公园有城市穿越赛人特别多,不适合聊天。边走边发现美,赞叹粉黛子像粉色的云,夸小野花的绚烂,聊着学校的老师同学,愉悦的游玩。听听娃发牢骚、学习上的苦恼、未来的规划等,我做个倾听者,少说少表达自己的观点,适时加两句引导。明显感觉她情绪得到了很好的缓和,在大自然中是开心的,虽然累了点,平时难得走这么多路,小脸也被风吹的红扑扑的。 她很羡慕路遇的幼儿园小朋友,我说你也是这个年龄无忧无虑过来的。小学初中一直保持每周户外活动一天,高中以后就有点难,顶多一上午还得一两个月一次,翻阅以前的记录,上次这么悠闲散步竟然是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后在中山路,巧合的是和今天同一天。我说下周末带你去世博园,那里风景也很美,娃说下周要期中考试了,等考完以后吧。作为高二的学生,整个班里都在你追我赶学习,当然自己也不能掉队,所以难得有空闲多到公园里走走。 还有一年多可以朝夕相处,等上了大学见面次数锐减。今早娃说我和爸爸唠叨,她爸说趁在跟前多唠叨唠叨,等以后不在跟前想唠叨都没机会。是啊,等上大学以后,估计我们会非常想她,不敢想送她上大学的场景,估计我会控制不住泪如雨下,没出息的妈。 溜达完回家,娃爸已经做好了娃点的美食,午饭后走累的娃睡了两个多小时,四点多起床洗头发吃晚饭,周末充电完成,精神抖擞、#秋日公园漫步 大步流星走进校园开启新一周的奋斗。#浮山公园花海 #五彩缤纷的公园 #秋季树叶变色 陪你长大 (女儿版) #愿你今年所有的遗憾都是来年惊喜的铺垫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张冒烟5天前
那些"作文满分"的孩子,都在偷偷练这个能力 暑假,我给女儿报了一家写作班。两个月后,她的作文是这样的:"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红了,大地披上了新装。我和妈妈去公园玩,心情非常高兴。"标准的"三段式",工整的"好词好句",但读完后,心里什么感觉都没有。 直到我看到一位作家给孩子们上写作课,她说了一句话:"写作不是堆砌词汇,是把你看到的温度、听到的心跳、闻到的气味,翻译成文字。" 她让孩子们做一个练习: 闭上眼睛,回忆"最好吃的一顿饭" 不许写"美味""可口""好吃" 只能写: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第一口咬下去发生了什么 一个8岁女孩写道:"奶奶的饺子一咬开,热汤像小河一样流出来,烫了我的舌头,但我舍不得吐出来。" 你看,没有一个"好词",但你能感受到那个温度。 写作的底层能力,其实是"感知力": ❌ 不是背诵"春天的好词30个" ✅ 而是蹲下来,看一朵花怎么在风里点头 ❌ 不是套用"外貌描写公式" ✅ 而是观察奶奶笑起来,眼角的皱纹像什么 ❌ 不是追求"文采飞扬" ✅ 而是敢写"我今天很烦,烦到想把作业撕掉" 三个可以在家做的"感知力训练": 1. 五感日记(每天5分钟) 不写"今天干了什么",而是: 今天听到的最特别的声音 今天摸到的最有意思的东西 今天闻到的让你想起某个人的气味 女儿开始记录:"电梯里阿姨的香水味,像妈妈化妆台上那瓶粉色的" "放学路上踩到落叶,咔嚓一声,像在吃薯片" 2. 慢镜头观察(周末15分钟) 选一个"无聊"的场景,放慢10倍看: 水烧开的过程 猫咪打哈欠的瞬间 面条在锅里翻滚 然后用最简单的话说出来:"水泡从小变大,像有人在水底吹气球" "猫咪的舌头卷成一个勺子,牙齿尖尖的像小山" 3. 情绪具象化(每周一次) 不说"我很开心/难过/害怕" 而是:开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难过的时候,你的胃/心/手有什么感觉? 害怕会让你想躲到哪里? 儿子说:"害怕是黑色的,毛茸茸的,会堵住我的喉咙" 这比"我很害怕"有力量一百倍。 写作的终点,不是让孩子写出"范文",而是让他拥有"把生活翻译成文字"的能力。 那些会写作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先学会了"看见",再学会了"写下"。 当孩子有一天能写出:"奶奶走得很慢,影子也跟着变老了" "雨后的操场,倒映着半个天空,像世界开了一扇窗" 那时候,你就知道,他不只是在写作文,他是在用文字拥抱世界。 别急着让孩子"写得好",先陪他"看得细"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