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5: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1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5: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自2021年以来,已被公开曝光的“假央企”“假国企”超过1000家,其中有60%以上的假冒企业都涉及能源、环保行业。 因此,从去年开始,多家能源领域头部央企开始集中打假。华电集团、中国电建、国投电力、国家能源集团、中广核五家央企集中发出打假声明。去年,内蒙古某地也曾发生过此类事件,当地政府发布声明称,有不法分子冒充国内知名清洁能源企业名义,虚假编造光伏项目核准、备案文件,以开展光伏项目场地平整作业等为幌子,欺骗部分施工企业签订光伏项目工程承包合同,骗取保证金等相关费用。 光伏大热,不仅吸引了跨界企业投资,也引来了不法分子设局。通过制造项目神秘性,要求缴纳保证金才能获取资料或现场踏勘,但这些项目往往是虚构的骗局。 即使部分虚假项目最终被起诉,立案时却连关键人员都无踪可寻,被冒用的央企也陷入无奈境地。 这些假央企在名称中基本都带有中核、华能、国家电投、国能、中能建等字眼,涉及数量和地域十分广泛,甚至在股权结构上都能查到正规央企背景,一般人很难分辨。 今年以来,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多次发布“打假”声明。例如,通报多家“假冒伪劣”集团的公司、APP和投资项目,“国家中广核新能源项目——中广核太平岭”投资项目、“CGN-NE”APP等。 不仅央企被假冒,身为国家机关单位的国家能源局也未能幸免。 今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一则防诈骗声明:有人假借国家能源局机关服务中心干部名义骗取钱财。
00:00 / 09: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