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是西戎发源地和胡人大本营。 从历史来看,鲜卑、匈奴、羯、羌、氐这些古代被称为“胡人”的族群,老家(发源地)并不在陕西。 简单说:匈奴的老家在蒙古高原(现在的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一带);鲜卑最初生活在东北的大兴安岭附近;羯族源自西域(大概现在的新疆及中亚周边);羌族老家在青海的河湟地区;氐族主要在甘肃南部和陕西南部的山区。这些族群后来慢慢迁到陕西,但陕西并不是他们起源的地方。 而“西戎”不一样,古代说的西戎,主要就是指最早在陕西及周边生活的一些族群。比如西周时,关中(陕西中部)就有不少西戎部落,周人、秦人早期在陕西立足时,常和西戎打交道,甚至通婚、打仗,所以说陕西是西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没问题的。 至于“胡人大本营”,是因为陕西的地理位置特殊(关中平原四通八达,又是很多王朝建都的地方),从汉朝开始,匈奴、鲜卑、羌、氐等胡人陆续迁到这里,尤其是东汉到魏晋时期,迁来的胡人越来越多,西晋时关中的胡人数量甚至超过了当地人。后来这些胡人在关中建立了前秦、后秦等政权,所以陕西成了胡人聚集、活动的重要中心,也就被看作“胡人大本营”了。 总的来说,陕西不是那些胡人的老家,但确实是西戎的主要发源地,后来又成了胡人聚集活动的重要地方,各民族在这里来来往往、相互影响,慢慢融合成了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2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74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6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9
00:00 / 07: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陕西人 #性格特点 #生顶冷蹭犟 #形成原因 #渭水秋歌 陕西人生顶冷蹭犟 性格特点形成原因 陕西人这种独特性格的形成,是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一是地理环境。陕西有关中平原,是四塞之地。这种相对富足和自给自足的生活,养育了陕西人不依赖外人、自信甚至有些自傲的性格基底,反映在性格上就是“犟”和不易变通,也潜移默化地塑造了陕西人外冷内热、爱憎分明的性格。 二是历史积淀。陕西人有十三朝古都的荣光与沧桑,有帝王之都的底气与“冷”傲。这种辉煌的历史在陕西人的集体记忆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形成了一种深入骨髓的“帝都意识”和文化自信,那种见过大世面的“冷”峻和“顶”天立地的气魄依然留存,历史创伤下的坚韧与“犟”刻在骨里。 三是农耕文明。陕西的黄土文化非常厚重和实在。这种农耕生活非常稳定,陕西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农耕生活依赖于土地和季节,需要脚踏实地、辛勤劳作,春种秋收,来不得半点虚假。这就培养了陕西人实在、不尚空谈的性格,是“生”和“冷”的具体体现。 四是文化基因。这通过秦腔与饮食就可以折射出来。秦腔对陕西人影响很大,秦腔的特点是高亢激昂、苍凉悲壮、大喊大叫。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是陕西人性格的宣泄和写照,这正是“生”、“顶”、“犟”在艺术上的体现。陕西美食共同特点是实在、顶饱、味道直接、口感扎实,这种饮食文化恰恰反映了陕西人追求实在、不喜欢花架子的性格。 总而言之, 陕西人“生、顶、冷、蹭、犟”的性格,是千年帝都的辉煌历史,赋予了陕西人的自信与傲骨(如顶和冷),厚重深沉的黄土文化奠定了陕西人的朴实与固执(如生和犟),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则使陕西人的性格得以完整地保存和延续下来(如蹭和犟)。这是一种优缺点都非常鲜明的性格,既是历史的活化石,也是这片土地上人民最真实的生命状态。
00:00 / 06: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5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6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