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1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9: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与“水下碑林”   “了解白鹤梁,要先从了解它的名字的由来开始。”刚踏入博物馆的序厅,相传在北魏时期,一位名叫尔朱通威的道人在此乘白鹤羽化登仙,白鹤梁因此得名。这个传说为这段石梁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也让历代文人墨客对这里情有独钟。   白鹤梁是一道长约1600米、平均宽15米的天然石梁,仅在长江枯水期才会部分露出水面。杨松介绍,梁上现存题刻165段、石鱼18尾,其中108段水文题刻连续记载了自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以来1200多年间的72个枯水年份水位数据。   “在白鹤梁上,古人以石鱼水标为标尺来记录长江枯水水位数据,这种独特观测水位的方法,比英国人在长江上设立的第一根水尺要早1100多年。”杨松介绍,白鹤梁古老的水文资料,为长江的航运事业、桥梁建设、沿岸防洪、城市供水、资源开发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水文佐证。   我们先乘坐一段长达91米的电动扶梯,下降至长江水下40米处。电梯运行过程中,由投影、灯光营造的水下光影氛围,让记者感觉仿佛穿越时空隧道。   走出电梯,穿过138米的水平廊道,进入70米的环形参观廊道,开始原址原貌欣赏水下题刻。廊道两侧镶嵌着23个圆形观察窗,如同一个个通往历史的窗口。   “透过观察窗,大家就能看到石梁上清晰的题刻和石鱼。“正中间那两尾石鱼是唐代雕刻的,双鱼眼睛的连线恰好与长江涪陵段的零点水位重合,古人就是通过观察石鱼露出水面的程度来判断水位高低,从而预测农业收成,比如‘石鱼出水兆丰年’的说法,在当地流传了上千年。”   “题刻多出自历代文人墨客之手,以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题写的‘元符庚辰涪翁来’几个字最出名。”还有大量的诗词、散文、书法等作品。   白鹤梁题刻涉及历代文人墨客、官员、百姓等700余人,字体涵盖篆、隶、楷、行、草等多种书体,还有少数民族文字,是一条精美绝伦的书法艺术长廊。   开创全球水下文物保护新范例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