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也要交税?释永信事件看税务合规 #热点新闻事件 #财税知识 #释永信 #企业管理 #老板 近日,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因涉及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及寺院资产被查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让大众聚焦宗教场所的财务管理问题,更揭示了其中蕴含的税务合规逻辑。结合国家宗教事务局、财政部发布的《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及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可清晰梳理其中的核心规则。 宗教场所的资金管理有着明确规范。按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的各项收入必须存入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严禁存入个人账户,也不得通过个人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支付方式收取。无论是香火钱、门票收入,还是文旅项目、茶叶销售等经营所得,都需全额进入单位账户。若释永信控制的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存在将少林寺收入转入个人账户或关联企业的行为,便违反了这一强制性规定。 税务问题是宗教场所合规管理的核心环节。政策对免税与应税范围有着严格界定:宗教活动门票收入(仅限宗教场所直接收取部分,景区代收部分不免税)可免征增值税;捐赠收入(如功德箱款项)及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经财政部门资格认定后可免征企业所得税(需注意,企业所得税减免并非自动豁免,必须通过认定程序);宗教场所自用的房产、土地,可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但免税范围并非无边界。宗教场所开展的商业性收入,如素斋销售、法器售卖、房屋出租、武术学校运营、文旅项目开发、茶叶及药品销售等,均需依法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作为法人主体,寺庙需按非营利组织相关规定进行税务申报,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收入,确保税务合规。 捐赠收入的管理同样有章可循。宗教场所接受捐赠时,必须开具省级宗教部门统一印制的收据,捐赠款项需及时入账并实行专项管理。针对功德箱等捐款形式,规定明确要求指定三人共同管理捐款箱,开启时需三人同时在场,当场清点捐款数额、登记造册,经三人签字后交场所财务人员入账,以此杜绝私分捐款的可能。若少林寺存在收款不开具正规收据、隐瞒收入私设“私房钱”等行为,即构成税务违规。 释永信事件再次警示,无论宗教场所还是企业,资金管理必须公开透明,税务缴纳必须依法合规。合规不是表面功夫,而是保障自身长远发展的根本。只有严守财务与税务规则,才能避免风险,行稳致远。若有具体问题,可进一步留言咨询详细解答。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60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95
00:00 / 04: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8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