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9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嘉佳1月前
《诗经·小雅·鸿雁》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全诗共三章,每章六句。以下是原文及简要解析:原文第一章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第二章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第三章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主旨与背景这首诗以鸿雁起兴,描写徭役之苦。周代统治者征召百姓服役,修筑城池或戍边,民众流离失所,如鸿雁迁徙般辛劳。诗中既表达了对贫苦民众(尤其是鳏寡孤独者)的同情,也暗含对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的批评。关键词句解析“肃肃其羽”:鸿雁振翅飞翔的声响,暗示迁徙的艰辛。“劬劳于野”:服役者在野外劳累奔波。“哀此鳏寡”:鳏夫寡妇等弱势群体更是困苦无依。“百堵皆作”:修筑城墙的劳役规模庞大。“谓我宣骄”:愚昧者反而批评劳苦者是在宣泄骄纵。艺术特色比兴手法:以鸿雁迁徙喻百姓流离,自然意象与人间苦难相呼应。对比鲜明:“哲人”与“愚人”的视角对比,凸显社会对劳役的不同态度。重章叠句:三章结构相似,通过重复与微变深化情感。影响与评价此诗被誉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典范,后世常以“鸿雁”象征流民之苦(如成语“哀鸿遍野”)。其写实风格与民本思想,体现了《诗经》关注现实的传统。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嘉佳1周前
《诗经·鲁颂·泮水》 《诗经·鲁颂·泮水》是《诗经·鲁颂》中的一篇,是歌颂鲁僖公战胜淮夷、修建泮宫(诸侯国的学宫)的颂诗。全诗以赋的手法铺陈叙事,通过描写鲁侯在泮宫的威仪、宴饮、受降等场景,赞美其文治武功。诗中“思乐泮水”开篇,以泮水之景起兴,营造欢愉氛围,并多次出现“允文允武”“昭假烈祖”等句,强调鲁侯的德行与祖先功业一脉相承。 以下是《泮水》的全文、注释及赏析: 《诗经·鲁颂·泮水》 原文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訩,在泮献功。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戎车孔博,徒御无斁。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分段注释及大意 第一章:描写鲁侯至泮水,仪仗隆盛,臣民追随。 关键词: “泮水”:诸侯学宫(泮宫)前的半月形水池。 “芹”“藻”:水菜,喻祭祀与宴饮之礼。 “鸾声”:车铃之声,显威仪。 第二章:鲁侯面容和悦,以德教化民。 “载色载笑”:和颜悦色,强调以德服人。 第三章:泮宫宴饮,祈愿长寿,颂战胜淮夷。 “屈此群丑”:使淮夷臣服。 第四章:赞鲁侯文武双全,效法先祖。 “昭假烈祖”:向祖先禀告功绩。 第五章:泮宫成为战胜淮夷的象征,献俘仪式隆重。 “献馘”(guó):献上敌人左耳计功。 “献囚”:审讯俘虏。 第六章:将士英武,作战有序,在泮宫庆功。 “狄彼东南”:征讨东南方的淮夷。 第七章:军备精良,战术坚定,淮夷归顺。 “角弓”“束矢”:武器描写,显军威。 第八章:以鸮鸟集林喻淮夷归化,献宝臣服。 “飞鸮”:恶鸟,喻淮夷被教化后归顺。 “元龟象齿”:珍宝,象征战利品丰厚。 主题与赏析 政治颂歌:诗歌通过泮宫这一礼乐象征,将鲁侯的军事胜利(克淮夷)与文治(修泮宫、行教化)结合,体现“文武并重”的治国理念。 礼仪与象征:“泮水”“泮宫”既是实指,也是诸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嘉佳3周前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 是一首描绘周代贵族宴饮场景的讽刺诗。全诗通过对比宴饮初始的庄重和醉酒后的失态,批判了贵族阶层纵酒无度、礼仪沦丧的行为。以下是对该诗的简要解析: 背景与主题 时代背景:周代礼仪文化兴盛,但贵族宴饮中常出现醉酒失仪的现象。此诗以宴饮为切入点,讽刺“酒德”之衰。 核心主题:倡导节制守礼,批判酒后失态、放纵无度的行为。 结构分析 全诗五章,每章以“宾之初筵”起兴,层层推进: 第一章:描写宴饮初始的庄重场面。 宾客入席,彬彬有礼;器物陈列,秩序井然。 射箭、奏乐等礼仪活动有序进行,体现“礼”的规范。 第二章:描述祭祀与饮宴的和谐。 祭祀仪式庄严肃穆,众人祈福。 宴饮开始后,气氛融洽,举止得体。 第三章:转折至醉酒后的失态。 酒过三巡,有人醉态渐露,举止轻浮。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醉酒者仪态尽失。 第四章:讽刺醉酒者的丑态。 喧哗吵闹、衣冠不整,甚至起舞狂呼(“屡舞僛僛”“屡舞傞傞”)。 批判其“不知其秩”(不懂规矩)。 第五章:总结教训,强调酒德。 提出“饮酒孔嘉,维其令仪”——饮酒本是乐事,但需保持仪态。 以“三爵不识,矧敢多又”警示:饮酒应知止。 名句赏析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开篇描写宾客的温文恭谨,与后文醉态形成鲜明对比。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以夸张笔触刻画醉汉东倒西歪、随意离席起舞的丑态,生动传神。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点明主旨:饮酒之乐在于恪守礼仪,而非放纵。 艺术特色 对比手法:初始的庄重与醉后的混乱对比强烈,强化讽刺效果。 细节描写:对醉酒者“号呶”“乱笾豆”等行为刻画入微,画面感极强。 讽刺与劝诫并存:既揭露丑态,又以“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提醒世人引以为戒。 文化意义 反映了周代“酒礼”文化,强调宴饮中“德”与“仪”的重要性。 对后世酒文化影响深远,如《酒诰》《酒德颂》等均倡导节制。 译文示例(选段)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宾客初入席,谦和且恭敬。)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未醉之时,举止庄重有度。)曰既醉止,威仪幡幡。(待到酣醉后,轻佻失仪态。)舍其坐迁,屡舞仙仙。(离座四处晃,起舞步飘摇。) 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周代宴饮图卷,更是一篇穿越千年的礼仪教科书。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