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或“柳条湖事件”,是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关东军于1931年9月18日,在沈阳蓄意制造的一场有组织的军事侵略袭击 。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描述 : 事件背景 - 日本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192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1923年又发生关东大地震,经济陷入萧条,法西斯势力愈发猖獗。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形成《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了以满蒙为侵略扩张基地的战略方针。此后,日本关东军为侵略东北,多次组织“参谋旅行”,制定作战计划。 - 中国方面:1928年,张学良顶住日本压力,通电宣布与南京国民政府“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实行“改旗易帜”,这使得日本通过傀儡政权控制和侵吞中国东北的方针政策受到沉重打击。此外,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事件经过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分三路向东北军第7旅驻地沈阳“北大营”发起进攻。由于张学良此前已收到南京国民政府“不予抵抗”的命令,故下令不予抵抗。双方激战到凌晨5点,东北军第7旅官兵被迫撤退,日军占领北大营。与此同时,日军向沈阳发起进攻,9月19日凌晨6时,沈阳沦陷。随后,日军迅速攻占南满、安奉两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到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事件影响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此后,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
# 抗日十四年:最穷最困难年代的真实写照 ## 黑暗开端:1931 年 9 月 18 日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他们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嫁祸中国军队后,悍然炮轰东北军北大营。 东北大地迅速沦陷,侵略者如狼似虎地掠夺资源。工厂、矿山被日军霸占,大量财富被运往日本。无数百姓失去家园,在冰天雪地中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他们衣衫褴褛,拖着疲惫的身躯四处逃亡,生活陷入绝境。 ## 全面抗战:1937 年 7 月 7 日 1937 年 7 月 7 日,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借口士兵“失踪”,向宛平城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此后,战火迅速蔓延至全国。城市里,日军飞机频繁轰炸,工厂、商店化为废墟,大量工人失业。农村地区,日军实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掠,农田被破坏得面目全非,粮食产量锐减。百姓们不仅要面对战争的威胁,还饱受饥饿和疾病的折磨。由于药品奇缺,许多伤病员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 艰难相持:困苦中的坚守 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中,中国长期处于艰难的相持阶段。抗日根据地物资极度匮乏,战士们缺衣少食。冬天,他们没有足够的棉衣御寒,手脚常常被冻得生疮。粮食供应不足,只能靠野菜、树皮充饥。 然而,即便条件如此艰苦,中国军民依然坚持抗战。敌后的抗日游击队,武器装备简陋,只有简陋的枪支甚至大刀、长矛,但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不断给日军造成困扰。 ## 胜利曙光:1945 年 9 月 2 日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政府代表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这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贫穷、最困难的时期。但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最终赢得了胜利。这段历史,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溜了2周前
#历史影像 东北沦陷后,日本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华北广大地区,日本深知山海关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地。为此日方指使驻守山海关的日军守备队队长落合正次郎诱降东北军第九旅旅长何柱国,表示日方愿帮何柱国攻下热河,建立一个包括冀东和热河在内的自治政府。何柱国对日方的诱降敷衍拖延,始终没有答应。日方见诱降不成,开始不断的制造事端,借机开战。从1932年5月开始,制造了“义勇军事件”、“强登第一关城墙事件”和“炮击榆关事件”,这些多因中方的让步没有燃起战火。1932年12月“炮击榆关事件”之后,何柱国知道日军决不会善罢甘休,他赴北平向张学良报告榆关的情况。张学良为洗刷“九一八”之耻,决心抵抗,并在长城沿线作了全面的军事部署。 1933年1月1日,日本天津驻屯军津榆守备队队长落合正次郎挑起事端,制造借口开始向山海关进攻。2日,关东军第8师团第4旅团在航空兵和海军各一部支援下向山海关中国驻军第9旅第626团发起攻击,该团在旅长何柱国指挥下奋起抗击,至3日下午守军伤亡过半,山海关陷落。 1933年1月,日本外相内田康哉在议会发表演说:“满蒙与中国系以长城为境界者,由历史而言,亦无议论之余地。尤以热河省之属于满洲国之一部者,征诸该国建国之经纬,当可明了。”日本一面设法拉拢汤玉麟,一面开始筹划直接以军事行动夺取热河。 1933年2月中旬,日本关东军司令长官武藤信义下令进攻热河。22日至3月4日,日军占领热河省会承德。以冯占海部等为代表的各部义勇军在国民党军主力纷纷撤退的情况下,以远比不上国民党军主力的装备坚持斗争,不断袭击日军。同时,国民党军第41军117旅乘夜袭击日军第6师团司令部,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4: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27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2
00:00 / 1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52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法慧1月前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满洲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开端。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并伪造现场嫁祸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突袭。次日晨,日军占领北大营及沈阳城,东北军因执行“不抵抗政策”未有效反击。 4个多月内,日军侵占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及附属城市,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日本自19世纪末提出“征服满蒙”战略,企图通过控制中国东北实现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野心。 1930年世界经济危机冲击日本,国内矛盾激化,军国主义势力借机推动侵华以转移矛盾。 影响与后果 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3000多万同胞沦为亡国奴;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实施殖民统治。揭开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序幕,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武装斗争,杨靖宇、赵尚志等英雄壮烈牺牲,局部抗战由此开始。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起点,成为中华民族的“国耻日”。 深刻揭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激发全民族抗战意识。 每年9月18日,中国多地鸣响防空警报,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自强不息。(备注: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告知册!)#不忘历史#九月一十八曰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汝航2周前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导致中国东北全境沦陷并开启14年殖民统治。 事件背景与起因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1927年《田中奏折》明确提出“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将中国东北视为侵略基地。1931年,日本关东军通过频繁军事演习(当年达30余次)和“中村事件”“万宝山事件”等挑衅制造借口,为发动战争铺路。同时,日本国内经济危机加剧,军部势力膨胀,关东军兵力约1.04万人,而东北军虽有16万兵力,却因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处于被动。12 以下是关于九一八事变背景的视频: 04:36 3X 快进中 长按视频倍速观看 事件经过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中尉河本末守率部炸毁沈阳柳条湖段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后,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下令进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命令,仅300余人的日军在8小时内攻陷北大营,次日占领沈阳。至1932年2月,日军在4个月零18天内侵占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北全境沦陷。34 以下是关于九一八事变经过的视频: 06:48 3X 快进中 长按视频倍速观看 事件结果与影响 殖民统治建立:日本于1932年3月扶持成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对东北实施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3000多万同胞饱受奴役。35 抗日救亡兴起:事变次日(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抗日宣言,组织东北抗日联军等武装力量抵抗,揭开局部抗战序幕。34 国际格局变动:日本因侵略行为退出国际联盟,事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起点,促使全球反法西斯同盟形成#铭记历史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