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歌词的纯音乐 如何营造"语气"? (巴赫 - D大调第3号管弦乐组曲 BWV 1068) 🔴巴赫一共创作了四首管弦乐组曲,每首组曲都风格迥异 🔴由奥古斯特-威廉改编,把第一小提琴声部移调,整首乐曲可以只用小提琴的最低音的弦(G 弦)来演奏,故称《G弦上的咏叹调》 🔴咏叹调,极强调声部的歌唱性,抒情而富有表现力 🔴这首作品充分的展示了巴赫的创作思路、高超的复调手法、深刻的宗教内涵与人文精神 🔴"语气",是指说话的强弱、轻重、快慢、连断 🔴音乐作品里,同样也有着不同的语气变化,传递丰富的情感信息 🔴比如:表达喜悦和兴奋时,音响会高昂、明亮 🔴表达悲伤和沮丧时,音响会低沉、沉重 🔴表达愤怒和不满时,音响会强硬、尖锐 🔴行进低音(walking bass): 这首作品值得一提的特点是级进为主的低音线条 📌有时候作为和弦外音而存在,有时候以转位、半音化的和声进行,使音响的变化更微妙、增加了低音旋律线条的歌唱性 🔴叹息动机(sigh motif):巴赫在这首作品里经常使用的一个旋律特征是:延留音、二音连线的和弦外音(倚音)。刻意营造了一种“叹息动机”,于(强)拍点出现的和弦外音、弱拍位的解决音响 📌采用“前连后断、前重后轻”的演奏法 📌这种延迟解决的音响效果,音乐形象可以比喻为“人的叹息” 🔴加上各种和弦的表情: 📌主和弦 - 也叫1级和弦,主功能,提供稳定的音响 📌下中和弦 - 也叫6级和弦,主功能/下属功能,与主和弦音响近似(但偏阴暗、忧郁) 📌下属和弦 - 也叫4级和弦,下属功能,温柔的音响,但带着悬空、浮动的听感 📌重属七和弦 - 5级的离调和弦,尖锐的音响效果出现,有着强烈解决至属和弦(5级和弦)的倾向 📌属和弦 - 作为重属和弦的解决,虽有着悬念、张力的音响,但调性逐渐回归,给予听众到主和弦的音响期待(1-6-4-5是非常常见的调性和声进行套路) 📌中和弦 - 也叫3级和弦,主+属功能,由于功能并不唯一,在十九世纪以前的音乐作品使用频率不高;但浪漫主义时期审美出现了变化,更多的表达了模糊的美感,于是更多采用了3级和弦,代替功能性更强的1级(在这里采用3级和弦,营造了意外的音响,在那个时代来说,是一种很新的和声应用) #古典音乐 #乐理 #和声曲式 #巴赫 #音乐教学 #和弦 #音乐生 #管弦乐#编曲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9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1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