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1条|解读: 第五十一条 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1条明确了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基本分配原则,具体解读如下: 一、公诉案件的举证责任: 在公诉案件中,证明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公诉机关)承担。 这一规定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即被告人在未经法院依法判决有罪前,应被视为无罪。公诉机关需提供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包括犯罪主体、主观故意、犯罪行为及危害后果等要件。若举证不足,可能承担指控不成立的法律后果。 二、自诉案件的举证责任: 在自诉案件中(如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举证责任由自诉人(原告)承担。自诉人需证明被告人犯罪的事实及证据,若举证不能或不足,法院可能裁定不予受理或判决被告人无罪。但被告人提起反诉时,需对反诉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三、被告人举证责任的例外: 一般情况下,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有罪的责任。但•存在例外情形,例如: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告人需说明明显超过合法收入的财产来源,否则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 •持有型犯罪(如非法持有毒品、枪支):被告人需证明持有行为的合法性。 四、法律意义: 该条款强化了控方举证责任,保障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同时通过例外规定平衡了特殊案件的证明需求。 #刑事诉讼法 #普法宣传 #法律普法 #抖来普法 #正能量短剧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举证原则是什么? 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举证原则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刑事案件举证原则 : ◦公诉案件:举证责任由公诉机关承担。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公诉机关需收集、审查和运用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构成犯罪以及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若公诉机关不能完成举证责任,将承担证据不足、指控犯罪不能成立的法律后果。 ◦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承担举证责任。自诉人需提供能够证明被告人犯罪行为的证据,若举证达不到法律规定的要求,将承担指控不被支持的法律后果。 ◦特殊情况:在一些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案件中会出现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如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公职人员需对其财产来源合法承担举证责任。 •民事案件举证原则: ◦一般原则: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即“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当事人要对自己提出的诉求所依据的事实提供相应证据加以证明,若无法举证,可能承担不利后果。 ◦特殊规定:在一些特殊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会发生倒置。如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此外,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上海刑事律师 #举证 #民事纠纷 #刑事辩护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1条|解读: 第一百五十一条 批准决定应当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确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和适用对象。批准决定自签发之日起三个月以内有效。对于不需要继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应当及时解除;对于复杂、疑难案件,期限届满仍有必要继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经过批准,有效期可以延长,每次不得超过三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1条主要规定了技术侦查措施的批准决定内容、有效期及延长程序。以下是具体解读: 1. 批准决定的内容: 批准决定需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明确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具体种类(如监听、监控等)和适用对象(如特定犯罪嫌疑人)。 2. 有效期规定: 初始有效期:批准决定自签发之日起三个月内有效。 解除条件:若已无需继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应及时解除。 3. 延长期限: 对于复杂、疑难案件,若期限届满后仍需继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经批准可延长有效期,每次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 4. 执行要求: 技术侦查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种类、对象和期限执行,并需保密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无关材料应及时销毁。 如需进一步了解技术侦查措施的具体类型或执行案例,可参考相关法律解析或实务指南。 #刑事诉讼法解读 #法律科普 #法学 #每天懂点法 #正能量传递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15条|解读: 第二百一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简易程序: (一)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 (三)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者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的; (四)其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的规定,不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这主要是考虑到这类被告人的诉讼能力可能受限,需要更充分的程序保障其合法权益。 2.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此类案件通常涉及面广、关注度高,需要更严谨的审理程序来确保公正。 3.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者对适用简易程序有异议:在共同犯罪中,如果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对程序有异议,为了保障所有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整个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 4.其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情形:这是一个兜底条款,赋予司法机关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适用简易程序的裁量权。 本条旨在明确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确保在保障诉讼公正和效率的前提下,对案情简单、被告人认罪的案件进行快速审理。对于上述特殊情形,则需适用普通程序,以充分保障各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普法小剧场 #刑事诉讼程序 #普法宣传 #法律咨询 #法学界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79
00:00 / 0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14条|解读: 第三节 简易程序 第二百一十四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判: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 (二)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 (三)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 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14条明确了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具体解读如下: 一、适用条件: 1.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需满足基层法院管辖且事实清晰、证据确凿。 2.被告人认罪且无异议:被告人需承认罪行并对指控事实无异议,同时同意适用简易程序。 3.检察院建议权:检察院在公诉时可建议法院适用简易程序,但最终由法院决定。 二、排除情形: 以下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 •被告人为盲、聋、哑人或精神病人; •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 •共同犯罪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或对程序有异议。 三、程序特点: •审判组织简化:可能判处三年以下刑罚的,可独任审判;超过三年的需组成合议庭。 •庭审环节简化:可省略部分普通程序环节(如详细讯问、举证),但需保障被告人最后陈述权。 •审理期限缩短:一般20日内审结,可能判三年以上的可延长至一个半月。 四、注意事项: •自愿性确认:法院需明确告知被告人程序权利并确认其同意。 •程序转换:若发现不宜适用情形(如事实不清、被告人翻供),应转为普通程序审理。 简易程序旨在提升效率,但需确保被告人权利不受侵害。 #普法小剧场 #刑事诉讼程序 #普法宣传 #法律咨询 #法学界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警案主动让你取保候审已经暗示你了!西安律师24小时免费咨询! #法律咨询 #律师收费价目表 #法律咨询 #律师事务所 #律师咨询 #律师西安在线咨询免费 #法律援助 #西安律师 #律师咨询免费24小时在线 #离婚律师免费24小时在线咨询 #咨询律师在线免费咨询 #律师免费在线咨询 #律师西安在线咨询免费 #法律援助 #西安律师收费价目表 刑事会见 刑事控告 刑事阅卷 律师收费价目表 法律咨询律师在线免费咨询 西安律师咨询免费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律师在线免费咨询 律师24小时免费咨询 律师免费咨询一对一 律师收费价目表 离婚律师一对一咨询 律师西安在线咨询免费 律师西安在线咨询免费 律师事务所律师西安在线咨询免费 西安律师免费24小时在线咨询 附近的律师事务所 律师免费24小时在线咨询 附近免费律师 西安律师 西安律师咨询免费 律师咨询 律师西安在线咨询免费 西安律师事务所 陕西律师事务所推荐 西安律师免费24小时在线咨询 法律咨询西安律师事务所本地律师 西安律师事务所 西安律师咨询免费24小时服务 西安律师咨询免费 法律咨询 律师免费咨询一对一西安 律师西安在线咨询免费 西安律师免费24小时在线咨询 西安律师 西安律师西安劳动仲裁律师 西安律师咨询免费24小时服务 律师事务所附近免费咨询 陕西律师免费法律咨询 法律咨询 西安律师咨询免费 西安律师在线咨询免费 西安律师免费24小时在线咨询 律师西安在线咨询免费 法律咨询 律师咨询 西安律师 律师事务所 西安律师事务所排行前十名 律师免费24小时在线咨询 离婚律师咨询同城 西安口碑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婚姻律师咨询 律师离婚咨询 律师免费咨询一对一西安西安律师咨询免费24小时服务 #西安律师咨询免费24小时服务 #律师免费24小时在线咨询 #离婚律师 #律师事务所 #法律咨询 西安律师咨询免费24小时服务,律师免费24小时在线咨询,律师西安在线咨询免费,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陕西律师事务所#西安律师咨询免费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5
00:00 / 08: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13条|解读: 第二百一十三条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适用自诉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13条规定了自诉案件中被告人的反诉权: 一、反诉的法定条件: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反诉需满足以下条件: 1.主体特定:反诉的原告必须是本诉的被告,反诉的被告必须是本诉的自诉人。 2.时间限制:反诉需在法院受理本诉后至判决宣告前提出。 3.牵连性:反诉的诉讼请求需与本诉基于同一法律关系或事实关联(如本诉为合同纠纷,反诉可针对同一合同提出质量索赔)。 4.管辖要求:反诉应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出,且该法院对反诉有管辖权。 5.案件类型:反诉案件需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范围(如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或轻微刑事案件)。 二、反诉的法律效果: •合并审理:反诉案件可与原自诉案件合并审理,法院需适用自诉程序的全部规定。 •程序适用:反诉的提出、审理、调解等均适用《刑事诉讼法》关于自诉案件的规定。 三、相关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210条明确了自诉案件的范围,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等。 •反诉的提出需符合《刑事诉讼法》对自诉案件程序的要求,如调解、和解等规定。 #普法小剧场 #刑事诉讼程序 #普法宣传 #法律咨询 #法学界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