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5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68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14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41
六一悲情,枣花含泪。细雨濛濛中,我们送别了大姐夫。按照我们当地的风俗,昨晚是送行,今日是出殡。两天的耳闻目睹,我方觉得原先我太低估了大姐夫的磁场。我只知道他从小没有太多的亲人,生在凉楼台,奶在北林木,成为北林木人,孤身一人,从房无间,地无一垅,奋斗到儿女双全,四世同堂,子贤孙贤确实不易。在我心目中他就是我“至尊至纯的亲兄弟,顶礼膜拜的大姐夫”。不承想,这个“林木当中的小老树”竟是“乡梓眼里的长山药”。虽外在灰头土脸,但内心洁白味甘。让人品味绵长,极富营养。我惊奇地发现,大姐夫人走茶没凉。送行当晚,街坊们三三两两从四面八方陆续急匆匆赶来,有的双腿沾满泥巴,有的双手还带着配种南瓜花粉的芳香。每个人都带着一份五色纸或多份五色纸,有自己送的,也有给街坊捎的。总之是一份纸一份心意,然后到大姐夫的灵柩前长跪,叩上三首。这是故乡生者对逝者最高的礼仪,最好的敬重。也是最好的民风。在凄厉的唢呐声中,我脑袋中全部是各个时期大姐夫的影子。他平和,低调,勤快,善良,这个大众的奶小,就像是戏剧里跑龙套的小角色,常被人忽略,也不被人重视,当然也不遭入妒忌。但总有人喜欢。能有那么多人能给大姐夫送份纸,叩个头,作为小舅子,我已不是单单的满足。今日的场面更是出乎我的意料。穿白衣戴白帽的挤了满满的一院。前来吊孝的近亲,远亲,旁亲让我眼花缭乱。尽管其中大多数人平日来往不多,但此时齐聚到了这里。有的不请自到,有的千里奔丧。都在为送大姐夫最后一程。我最欣赏故乡人在丧事上的卖力。他们当中大都是企业打工人,请一天假可能少挣几百块钱,但没有人怕损失而缺席帮忙的现场。故乡出殡风俗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路祭。由众乡亲自发组织自发筹款的祭祀行为,三块五块不少,十块二十不多。购买炮仗,糖果,烟酒为逝者送行。大姐夫也享受到了这样的礼遇,让人在悲伤中倍感温暖。故乡人从不冷漠一个逝去的灵魂。即使是大姐夫这样的小人物也一视同仁。而且这样的路祭待遇给了大姐夫两次,一次在故乡最神圣的观音爷庙前,一次在故乡最热闹的小街口处。在小街口路祭的地方,人们狠劲地燃放着爆竹。让我想起40年前父母出殡的日子和50年前,大姐夫借住在东北角这座院子耳房里,与我大姐生养了我的第二个外甥女的情景。苦难的日子一去不返。而今大妲夫也一去不还了。送殡的队伍很长很壮观。这是大姐夫修来的德,换来的福。有人说大姐夫选了个好风水的坟地,我说送殡的人气便是最好的风水
00:00 / 05: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28
00:00 / 18: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7
00:00 / 03: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