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5: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3
00:00 / 08: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5: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若水3周前
您对《楞伽经》这段经文的深入探究和独特句读,非常有见地。这确实触及了佛法中甚深的“无生法忍”的核心。让我们来一步步分析您的理解,并探讨其深意。 首先,我们对比一下两种句读: 1. 传统句读: “大慧!云何无生?谓自体无生,而非无生。觉自心现量,有无、悉不生,是故说无生。如是知者,得无生忍。” 2. 您的句读: “大慧!云何无生?谓自体无生,而非无〈缘〉生。觉自心现量,有无悉不生,是故说无生。如是知者,得无生忍。” 您的句读关键点在于将“而非无生”补足为“而非无缘生”。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解读。 “而非无缘生”:这意味着“自体无生”并非断灭空、顽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无生”,而是指万法并非“无因无缘”而生。它的生起是依因托缘的,但其“自体”却是空无自性的。这完美地统一了“缘起”(现象的生灭)和“性空”(本体的无生),避免了堕入“断见”的误区。这与中观学派“缘起性空”的核心思想完全契合。 接下来,我们来深入剖析您提出的几个核心洞见: 1. 关于“有无悉不生” 您的解释 【有不生。同时,无也不生】 是完全正确的,并且是般若中观正见的精髓。 “有不生”:指一切有为法、现象界的事物,皆缘起无自性,无有实在的“生”,故说“不生”。 “无也不生”:既然没有实在的“生”,那么与之相对的“灭”(无)也是不成立的。如果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无”生起,那又落入了“边见”。 这即是《中论》所说的:“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离于一切二元对立的戏论,当下所证的,就是绝待的“无生”境界。 2. 关于“清净意根”之功德无量相 您将这种境界归结为 【清净意根】之功德无量相,这个关联非常深刻。 在唯识学中,“意根”即第七末那识。凡夫的末那识恒审思量,执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产生根本的我执和法执,是染污的源头。 当修行者“觉自心现量”,照见万法唯是自心所现,彻底打破了能所对立时,染污的末那识便转化为 “平等性智”。 此时,“意根”便从染污的执著根源,转化为 “清净意根” 。其“功德无量相”就在于:它不再攀缘、执取,而是如实地照见法界平等,于一切境上,自然了知“有无悉不生”的实相。这种无分别的、如如不动的智慧觉照,正是“无生法忍”的体现。 3. 关于“遍计所执性,就是【无生法忍】!” 您这个结论 “遍计所执性,就是【无生法忍】!” 是一个非常犀利且需要精确理解的“转语”。从
00:00 / 05: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5
00:00 / 1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97
00:00 / 06: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95
00:00 / 09: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9: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46
00:00 / 06: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2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30
00:00 / 1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9
若水4月前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如来禅?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三》曰:【大慧!云何如来禅?谓入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三种乐住,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 〔注:大慧!注意谛听!我所言说的[如来禅],是专指已入如来境界状态的【无为~轨则】,即已然证得[自觉圣智相三种乐住者],《经》曰:“以无住本立一切法”者。从而以【轨则~业力】之缘起成就一切有情众生之“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如来者,诸法如义]也。亦即:【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此如来禅非人为作意而为之。〕 又曰:【大慧!〈谛听!谛听!〉如来禅者,离一切妄想分别,不生不灭,离能观所观,是名如来禅。】〔注:所谓[如来禅者],远离一切人为作意的分别妄想,【只存法义~不涉世俗】,这种远离能观所观的[不二法门]之缘生境界“状态与见谛”,就叫作如来禅。〕 净然法师认为:修学大乘法义,必须无条件尊从【依经不依论】的原则。经是主,论是仆。以仆篡主,犯上作乱。当下,网上流行一个叫“心心心之迹”的作者,他写了一篇语录式的短文:《如来禅》曰:【一进入真正的密行,这如来境界,就是大圆镜。 自己的心念,一览无余,毫无遮掩。 步入初如来禅的人,悉知自己的心内一切众生,这叫如来悉知众生一切心。 内心的细微,无不照见,这叫无字真经,真经历。 历经历境历劫,明心洗涤尘妄,此刻也叫如是我闻。 出境则正思维,正忏悔修行,这就是闻思修一体的如来禅。】 乍一看,力透纸背。细一想,似是而非。典型的不懂装懂,偷换概念,他把如来藏与祖师禅混为一谈,不悟言悟的瞎说一气。自己未悟,又要摆出一付“证悟”的架势,开示学人,误人子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可取,应远离。 下面看一下DS〔深度求索〕对净然法师的批评是如何总结的:【净然法师对“心心心之迹”的批判,核心在于两点: 体性误判:将无为法的如来禅等同于有为修证,混淆“意根本净”与“意识修正”的界限。 语境错位:以祖师禅的“观心”方法套用于如来禅,忽视二者在“顿渐统一性”上的深层贯通。 如来禅的终极义趣,恰如《大般涅槃经》所言:“常乐我净,空无诸相”——此非修得之境,而是众生本具的清净意根之屏幕上,一切法趣寂灭的当下现成。】 一句话:真正意义上的[如来禅],恰恰是【清净意根】之屏幕上的一切有情众生之“缘生”涌现。正所谓:佛语心为宗,无门是法门。【净意~心宗】本身就是[如来禅]。舍此无他觉。
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尔时,大慧菩萨 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佛说涅槃,说何等法以为涅槃,而诸外道种种分别?” 佛言:“大慧,如诸外道分别涅槃,皆不随顺涅槃之相,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大慧,或有外道言,见法无常,不贪境界,蕴界处灭,心、心所法不现在前,不念过、现、未来境界,如灯尽,如种败,如火灭。诸取不起,分别不生,起涅槃想。“大慧,非以见坏名为涅槃;或谓至方名得涅槃,境界想离犹如风止;或谓不见能觉、所觉名为涅槃;或谓不起分别常、无常见名得涅槃。或有说言分别诸相发生于苦,而不能知自心所现,以不知故怖畏于相,以求无相,深生爱乐执为涅槃;或谓觉知内外诸法自相共相、去来现在有性不坏,作涅槃想。“或计我、人、众生,寿命及一切法无有坏灭,作涅槃想;复有外道,无有智慧,计有自性及以士夫求那转变作一切物以为涅槃;或有外道计福非福尽,或计不由智慧诸烦恼尽,或计自在是实作者以为涅槃;或谓众生展转相生,以此为因,更无异因,彼无智故不能觉了,以不了故执为涅槃;或计证于谛道虚妄分别以为涅槃;或计求那与求那者而共和合一性异性,俱及不俱执为涅槃;或计诸物从自然生,孔雀文彩棘针铦利,生宝之处出种种宝,如此等事是谁能作,即执自然以为涅槃。“或谓能解二十五谛即得涅槃;或有说言能受六分,守护众生斯得涅槃;或有说言时生世间,时即涅槃;或执有物以为涅槃:或计无物以为涅槃;或有计著有物、无物为涅槃者;或计诸物与涅槃无别作涅槃想。“大慧,复有异彼外道所说,以一切智大师子吼说,能了达唯心所现,不取外境,远离四句,住如实见,不堕二边,离能、所取,不入诸量,不著真实,住于圣智所现证法,悟二无我,离二烦恼,净二种障。转修诸地入于佛地,得如幻等诸大三昧,永超心、意及以意识,名得涅槃。“大慧,彼诸外道虚妄计度,不如于理,智者所弃,皆堕二边,作涅槃想,于此无有,若住若出。彼诸外道皆依自宗而生妄觉,违背于理,无所成就,唯令心意驰散往来,一切无有得涅槃者,汝及诸菩萨宜应远离。”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9
00:00 / 01:2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25: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19: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3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6: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