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4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2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译文解读: 孟子崇尚朴素,史官子鱼秉性刚直。为人处世要遵循中庸的标准,尽量做到勤劳谦逊,谨慎自律。 阅读拓展: 孟子的主张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 有一次梁惠王问孟子,我一直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 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就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支军队打了败仗,士兵丢盔弃甲,仓皇而逃。 一个士兵跑得慢,只跑了50步,他却嘲笑他。 跑了100步的士兵贪生怕死。您说他跟跑得快的士兵有区别吗? 梁惠王立即说,当然没区别了,他们都是逃兵。 孟子说,您虽然爱百姓,却总是发动战争,让百姓跟着遭殃,这与那些暴君有什么区别呢?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还有一次,孟子来到齐国,他对齐王做事没有恒心,轻信谗言很不满。便对他说,做人如果没有恒心就太不明智了。 比如说,有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只给它晒了一天的太阳,就把它放到阴冷的地方去冻十天,它怎么能长得好呢? 我跟大王在一起,您就决心从善,可是我一离开,您又去听信奸佞的谗言,这样一暴十寒怎么能成为明君呢? 孟子就这样以高深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周游列国,用生动的比喻来宣传朴实的政治主张。 他劝导执政者要以老百姓为天下的根本,要以仁爱的治国政治理念来治理天下。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5: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
今天谁还劳谦谨敕 "劳谦谨敕"《论语》原文是:“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恭也。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巧也。富而好礼,贫而好礼,宜也。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亡也。”这里的“劳谦谨敕”可以理解为勤劳、谦逊、谨慎、有节制,是儒家理想中的君子品质。后来"劳谦谨敕"被收录进《千字文》成为一句短语,体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做人要尽可能合乎中庸的标准,必须勤劳谦逊,谨慎检点,懂得规劝告诫自己”。这里的“中庸”是儒家学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由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后由其孙子子思进一步阐述发展,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知的《中庸》一文,被收录在《四书》中。 “中庸”并不是简单的折中或妥协,而是一种不偏不倚、既不激进也不保守的态度和生活方式。它强调在复杂多变的情境中,寻找并坚持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既不倾向于极端,也不缺乏决断力和行动力,而是综合各种意见和因素后,采取的一种合理、切实可行的办法。 在现代社会,这种“劳谦谨敕”和“中庸”的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选择时,要保持勤奋、谦逊和谨慎的态度,同时也要学会平衡各种关系和利益,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劳谦谨敕"的官员非宋代名臣范仲淹莫属。范仲淹在宋代官至参知政事,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活动家。他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体现了其深厚的为民情怀和高尚的道德风范。 范仲淹在任官期间,勤奋工作,谦逊待人,谨慎行事,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深受百姓爱戴,因此后人常用“劳谦谨敕”来形容他的为官之道。他的事迹和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官员学习的典范。历史上,许多官员因为他们的品德、才能和政绩而被后人称赞为“劳谦谨敕”。 这些官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以其高尚的品德、勤勉的工作态度和对国家的忠诚,被后人视为“劳谦谨敕”的典范。当然,历史上有许多其他的官员也可能符合这一评价。 现当代,"劳谦谨敕"这一古代官员的评价标准依然被用来衡量和期望现代官员的行为和品质。 现代官员在实践"劳谦谨敕"时,还应当结合时代特点,如运用现代管理知识和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社交媒体与民众互动,以及在国际交往中展现国家形象等。 今天你有没有劳谦谨敕?#国学文化 #中华文化 #论语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8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
00:00 / 07: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3: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