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轩、张威、新晋升旗手降旗比较,读懂合格升旗手的重量💫 每当目光聚焦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护卫,张自轩与张威这对师徒,始终是“合格升旗手”最鲜活的注脚,他们把对国旗的敬畏,揉进每一个动作的细节里,让“守护”有了具象的模样。 张自轩用12年时光、7781次升降旗零失误的履历,写下了“专业至臻”的答案。降旗时,利落收旗的弧度、均匀有力且响彻广场的国旗拍击声,每一处细节都精准到毫厘,抬手致敬、展旗迎风,都让人忍不住心生敬意。而徒弟张威,稳稳接住了这份传承: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磨出了扎实到“零偏差”的基本功,即便遇上大风裹挟、设备微调等突发状况,他依旧身姿如松、从容稳静,那份沉稳大气的气场里,藏着对这份职责深入骨髓的敬畏与坚守,他的降旗动作规范流畅,既延续着师傅的严谨,更透着青年旗手独有的昂扬朝气, 而这份“合格”的重量,在新晋升旗手的身影里,显得愈发清晰。我们并非苛责成长,而是以国旗护卫的严谨标尺丈量:他的成长空间仍明确可见——向国旗敬礼时,手掌未能贴合规范标准,少了几分本该有的庄重;降旗遇突发状况时,难掩慌乱,没能及时作出稳妥应对。要知道,“动作零偏差”与“心态稳如山”,本就是升旗手的核心素养;唯有临场不慌、细节无差,才能真正扛起守护国旗尊严的千钧重量。 回望高红甫6200次、张自轩7781次的零失误坚守,不难懂:“合格”从不是“完成任务”的简单定义,而是对“极致”的偏执追求。就像张自轩带教张威的传承,从来不止是动作技巧的传递,更是信仰与专业精神的接力。我每一次看他们升降旗的画面,感受到的不止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心底里对“守护国旗”这份初心的深刻触动。 如今注视新旗手的状态,从不是否定他的成长,而是期待他能以资深旗手为镜、汲取传承的力量:在反复打磨动作细节中夯实根基,在不久的将来,早日接过“合格升旗手”的责任,在升旗台上绽放出属于他的那道“光”。💫#国旗护卫队#升旗手张威#升旗手张自轩 #升旗仪式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精彩瞬间 #国旗护卫队
00:00 / 06: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
#降旗仪式北京天安门 #降旗仪式北京天安门 降旗时由三军仪仗队,一位擎旗手,两位护旗手,三位执行队长,后面是六十位三军仪仗队方阵(海、陆、空)每个方阵是20位队员,150步到达长安街,用齐步走切为正步走。白色军装是海军,蓝色军装是空军,绿色军装是陆军。60位仪仗队由国旗台西侧走进国旗台正面(南面);另降旗不演奏国歌,降旗时五星红旗不可以接触地面,降旗后由六十六位三军仪仗队护卫着五星红旗返回天安门驻地。降旗后的五星红旗经过消毒处理后打上新的编号收入国旗库内另作他用(请看后面备注),明(每)天升旗又是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 三军仪仗队平均身高1.88~1.92m之间。不仅要有过硬的军事素质,还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背景。三军仪仗队相当于国家的特殊部门,不仅每天要执行升旗降旗的任务,还要代表国家出访一些友好国家等。 备注:降旗后的五星红旗主要四个方面的用途::第一是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机构,国家以荣誉或奖励的方式赠于个人或机构一面五星红旗;第二是人民英雄或烈士,棺椁上覆盖国旗;第三是全国办学优秀的学校,以激励他们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第四是天安门广场特殊纪念日升旗的五星红旗由国家博物馆或其他的博物馆进行收藏。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由毛爷爷亲手升起的五星红旗现存放在国家博物馆内。
00:00 / 08: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7: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