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8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8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8
我在合肥养AI 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天源迪科产业园里,汪昭辉正带着他的小伙伴们讨论目前一款AI产品的“投喂”情况。作为一名人工智能训练师,在汪昭辉的眼里,他的工作简单来说更像是一名AI的“老师”。 “因为AI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实体。它是需要通过海量的数据训练,模拟人类的行为和决策过程的。所以,我们需要将大量数据输入到AI系统中,教会它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类的行为。” 对数据的加工、清洗、整理、投喂,是人工智能训练师的日常工作。在AI业内有这样一个说法,如果一个AI业务没有标注过的数据,即使写出再好的算法,也会是一盘散沙。所以,投喂的数据质量越高,AI就越强大。为了确保投喂的这些“食物”新鲜、有营养,汪昭辉也需要定期给自己投喂,“同行的交流、业内的比赛都是让自己持续保持好状态的一种选择。” 目前,在天源迪科从事人工智能训练师相关工作的员工已经增加到50多人,其中90后、00后的占比在70%。特别是自2024年,“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在制造、交通、农业、医疗、金融、物流、城市服务等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年轻人,走上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岗位,推动行业的蓬勃发展。#劳动之光闪动合肥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