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古典,情韵悠长 塞萨尔·弗兰克(1822年12月10日-1890年11月8日)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886年,是献给比利时作曲家、小提琴家尤金·伊萨伊的结婚贺礼。弗兰克出生于比利时,早年随家迁居巴黎,后入籍法国,是著名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及音乐教育家,法国国家音乐协会的组织者之一。他的优秀作品几乎都在其后期的十五年间写出。这些作品构思严谨、深刻而宽广,尤其是器乐曲令人瞩目,几乎器乐曲的每一种体裁他都留有杰作。他的这首《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是浪漫主义晚期室内乐的巅峰之作,融合了严谨的古典形式与炽热的情感表达。全曲四个乐章,主题素材在四个乐章间循环再现,表现了婚恋的复杂情感和生活,被比喻为“用音乐谱写的爱情祝福”。此曲作为法国“美好年代”(La Belle Époque)的代表作,至今仍是音乐会常演曲目。这里分享的是第一乐章,有节制的小快板。演奏者丽莎·巴蒂雅施维莉是格鲁吉亚著名小提琴家,1979年出生于格鲁吉亚,4岁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后就读于汉堡音乐学院,现与丈夫及子女定居法国。她演奏使用的是1709年斯特拉迪瓦里名琴“Engleman”。巴蒂雅施维莉的演奏融合格鲁吉亚民族热情与西方古典优雅,被誉为兼具奥伊斯特拉赫的力道与格鲁米欧的轻巧。#古典音乐#小提琴#奏鸣曲
00:00 / 06: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从“十年牵手”到“一秒上床”:是谁按下了文学爱情的快进键?》 在中外文学的画卷中,古代的爱情宛如一煲精心炖煮的老火汤,文火慢熬,韵味悠长。常常到了第十章,男女主角才羞涩地牵起手,而在此之前的九章,全是那“你猜我猜你猜不猜”的微妙试探,满是欲说还休的朦胧之美。 就拿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来说,伯爵为了赢得女神罗西娜的芳心,可谓是费尽心思。他不惜花钱请人奏乐,在女神楼下深情唱着情歌示爱,与情敌斗智斗勇,甚至不惜舍命决斗。历经千辛万苦,直到快要演完整部歌剧,才终于如愿抱得美人归。然而,这位伯爵大人到了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里,却动起了歪脑筋,妄图凭借贵族的“初夜特权”占有费加罗的未婚妻苏珊娜。好在费加罗、苏珊娜和已成为伯爵夫人的罗西娜三人合谋,让伯爵的阴谋未能得逞,最后还出了个大丑,不得不向伯爵夫人低头认错。 再看看现代的抖音短剧,节奏快得让人咋舌。新婚夜直接就“上错床”,而现实生活更是不堪。老婆刚怀孕,老公就以“出差”为借口出轨。这哪里是什么爱情的进化史,分明是一部“道德脱水史”。 古典文学里的爱情,如同陈年火腿,需历经风干、腌制,挂上漫长的十年,才舍得小心翼翼地切片下酒,每一片都饱含着岁月的醇厚。而现代文学中的爱情,却像速食泡面,三分钟若不开盖,就生怕错过热搜,满是急切与浮躁。 不是人变渣了,而是在现实生活的算法冲击下,人们“等待”的耐心早已被消磨殆尽。以前的人若想出轨,还得靠“马车抛锚”“表妹来信”等借口,制造一些机缘巧合。可现代人呢,只要微信一响,灵魂就仿佛飘到了周杰伦所唱的“千里之外”。 以前,女人怀孕是爱情的甜蜜结晶,承载着满满的幸福与期待。可现在,怀孕却常常成了“出轨的倒计时”。 古人谈恋爱靠吟诗,一句“月上柳梢头”,便能让那份暧昧在心底萦绕小半年,诗意而浪漫。现代人谈恋爱却靠药,一颗小药片,三分钟就草草了事,效率高得堪比美团外卖。 以前,男女的身体宛如神秘的禁区,连牵个手都要先问问菩萨,心怀敬畏。如今,身体却成了热闹的景区,不仅能4K高清呈现,还有弹幕围观,甚至门票还打折,毫无隐私与庄重可言。 以前的爱情是“你等我长大,我等你退婚”,充满了坚守与承诺。现在的爱情却是“你等我吃药,我等你充值”,满是功利与急切。 并非是人变了,而是如今的艺术媒介“疯”了。 #现代爱情故事 #费加罗的婚礼 #怀旧情怀 #古典文学 #快餐
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