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8: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如果公司都用机器人AI裁掉人工,可能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产品的买单问题: - 全民基本收入(UBI):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全民基本收入的方案,即政府每月向所有人发放一定的生活保障金,无论其是否就业,都能保证基本生活。这可以保障人们的基本需求,减少贫困,从而维持一定的消费能力,为机器人AI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市场。 - 新兴产业与消费模式:随着科技发展,虚拟商品、数字资产、虚拟现实娱乐等新兴产业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同时,绿色能源、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行业也会崛起,这些新兴产业将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机器人生产产品的买单者。 - 企业利润反哺社会:一些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得高额利润,可将一部分收益用来支持失业人群,或投资公共事业。例如科技巨头设立基金,支持教育、培训、创业等,帮助人们适应新环境,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进而使他们有能力购买产品和服务。 - 新职业与新需求:虽然传统岗位会因机器人AI的应用而减少,但也会催生新的职业机会,如机器人研发、运维、场景设计等和技术相关的岗位。这些新职业会带来新的收入来源,从而支撑人们的消费能力。 - 税收调节与再分配:政府可以对使用机器人AI的企业征税,然后通过再分配政策,将税收收入用于社会福利、公共服务等方面,保障失业人群的基本生活,或者用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间接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7
消费补贴浪潮下的行业博弈 2023-2025年,一场4500亿元的消费补贴浪潮席卷全国。从汽车到家电,从手机到平板,政策撬动的不仅是消费数字,更是一场行业格局的生死博弈。 2024年3月,《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落地。北京某汽车4S店内,销售员小李举着"国补立减1万元"的牌子,手机屏幕被抢券倒计时刷屏。政策执行前8个月,全国带动2万亿销售额。上海某家电卖场经理回忆,凌晨3点还有顾客拖着旧冰箱来换新,这场全民狂欢带动销售额超2万亿元。 但暗流早已涌动。2025年12月,重庆因财政压力暂停汽车补贴,云南新能源车补贴从2万元骤降至1.5万元,政策红利开始退潮。 汽车行业成为最大赢家。2025年1月,深圳比亚迪工厂内,流水线24小时运转。五菱宏光MINI以叠加长补后9999元的售价引爆市场,比亚迪上半年净利润达155亿元。而多数车企陷入价格战泥潭,某新势力品牌CEO在财报会上苦笑:"卖一辆车亏2万,但不敢停产。" 3C领域竞争更显微妙。小米北京直营店内,店员小王用以旧换新叠加国补的话术,让顾客当场下单,"手机空调汽车三件套"季度营收破千亿。苹果则靠二季度补贴覆盖高端机型,顾客在财报电话会上直言,中国补贴政策超出预期。 平台博弈中,京东凭借自营模式与28省对接,而拼多多因中小商家资质问题,之后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47%。 区域分化同样残酷。江苏通过品类扩围加节奏管控,拉动消费1400亿元。重庆却因年初过度发放补贴,12月便被迫踩下刹车。2025年9月30日,全年3000亿中央资金全部下达后,国补正式收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从狂飙到放缓,农村地区因回收网点少、旧物核验难,参与率不足城市一半。 当补贴潮水褪去,企业开始直面真实市场。比亚迪加速出海,小米构建"人车家"生态,而更多企业仍在寻找后补贴时代的生存法则。 这场持续两年的消费狂欢,最终留给行业的不仅是数字的涨落,更是一面照见真实竞争力的镜子。 #消费补贴 #以旧换新 #新能源汽车 #家电补贴 #消费政策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