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1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4: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昆虫记》 当我们想象19世纪的法国,脑海里浮现的常是巴尔扎克笔下喧嚣的巴黎,或是工业革命轰鸣的齿轮。那是一个人类理性高歌猛进、试图征服一切的时代。然而,在偏远的乡村赛里尼昂,一位被主流科学界边缘化的老者——让-亨利·法布尔,却将他的目光投向了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沉默的世界:草丛与沙地之下的昆虫王国。 《昆虫记》的诞生本身,就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温柔反叛。当世界热衷于用解剖刀和分类学来“肢解”自然时,法布尔选择了长达数十年的野外观察。他穷尽毕生积蓄与精力,购下一片贫瘠的荒地,命名为“荒石园”,在那里,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者,而是与蜣螂、螳螂、蝉为邻的田野调查者。这部著作,是他在工业文明的尘埃与喧嚣之外,为那些被忽视的微小生命建立的一座不朽纪念碑。 法布尔的文字,既有科学家的严谨,又有诗人的灵魂。他让我们看到,科学的真与文学的美,原来可以如此水乳交融。 他这样描写蝉历经四年黑暗地底生活后,换来一个月阳光下的欢唱: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这句金句,不仅是对蝉生命周期的精准描述,更是一种深沉的共情。在那个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主义时代,法布尔却看到了生命本身的坚韧与辉煌,无论其多么短暂与卑微。他不是在冷眼旁观一场生存竞争,而是在为每一个努力活着的生命献上赞歌。 又如,他对昆虫本能发出的赞叹与思考: "本能,就是天才。" #创作灵感 #昆虫记 #创作者服务中心 #上热门 #好书推荐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