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黄鹤楼》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赏析 带译文 古诗赏析笔记:《黄鹤楼》 一、诗歌基本信息 诗题: 《黄鹤楼》 作者: 崔颢(唐代) 体裁: 七言律诗(但在格律上有所突破,带有古体诗风味) 文学地位: 被后人推崇为“唐人七律第一”,是题咏黄鹤楼的“绝唱”。 二、作者简介 崔颢(约公元704—754年),盛唐诗人。 他早年诗风较为浮艳,多写闺情。后来经历边塞生活,诗风变得雄浑奔放。 《黄鹤楼》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传说曾让李白为之搁笔,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三、整体赏析 意境开阔,虚实相生: 全诗将神话传说(虚)与眼前实景(实)巧妙结合,从远古到当下,从天空到大地,时空交错,意境极其恢宏。 情感真挚,层层递进: 情感由仙去楼空的怅惘,到世事茫茫的感慨,再到对生机勃勃的自然之美的感受,最后全部凝结为日暮时分的思乡之愁。情感流转自然,真挚动人。 突破格律,浑然天成: 此诗前三句连用三个“黄鹤”,不拘泥于格律,却如散文般一气呵成,气势奔腾直下。正因其以意为主而不以词害意,才达到了艺术上的极高境界,这也是它被誉为“第一”的重要原因。 主题的升华: 这首诗超越了简单的思乡,它探讨了永恒与短暂、存在与虚无的哲学命题,是盛唐士人精神世界的一种诗意呈现。 四、写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盛唐时期。诗人崔颢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一生漫游四方。 当他登临黄鹤楼,面对浩瀚长江,联想到此地悠远的神话传说,再反观自身的漂泊境遇,自然触发了对人生、对故乡的无限思绪。盛唐的宏大气象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催生了这首不朽名篇。 #古诗词 #国学文化 #初中语文 #八年级 #和抖音一起学古诗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1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24: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