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激光,是一种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因受激而发出的,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和相干性好等特性的光。 激光的产生机理可以溯源到1917年爱因斯坦解释黑体辐射定律时提出的假说,即光的吸收和发射可经由受激吸收、受激辐射和自发辐射三种基本过程。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光源的发光都与其物质内部粒子的运动状态有关。当处于低能级上的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吸收了适当频率外来能量(光)被激发而跃迁到相应的高能级上(受激吸收)后,总是力图跃迁到较低的能级去,同时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出来。 如果光是在没有外来光子作用下自发地释放出来的(自发辐射),此时被释放的光即为普通的光(如电灯、霓虹灯等),其特点是光的频率大小、方向和步调都很不一致。 但如果是在外来光子直接作用下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释放出来(受激辐射),被释放的光子则与外来的入射光子在频率、位相、传播方向等方面完全一致,这就意味着外来光得到了加强,我们称之为光放大。 而激光的产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粒子数反转、谐振腔反馈和满足阈值条件。通过受激吸收,使处于高能级的粒子数比处于低能级的越多(粒子数反转),还需要在有源区两端制作出能够反射光子的平行反射面,形成谐振腔,并使增益大于损耗,即相同时间新产生的光子数大于散射吸收掉的光子数。只有满足了这三个条件,才有可能产生激光。#正浩防务 #激光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专题二第二节一(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在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新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有机体不是简单的对刺激做出反应,在刺激和反应中间还有一个中介因素,这就是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 行为主义的模式应该是刺激(S)-机体(O)-反应(R)。(Stimulus-Organism-Response)。根据斯金纳的理论,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一类是操作性行为。前一类行为是对刺激的简单反应,而操作性行为是个体自发出现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频率会由于紧随其后的强化作用而增加,也会由于惩罚而减少。 斯金纳用斯金纳箱中的白鼠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他将一只饥饿的小白鼠关在一个要操作杠杆的笼子。当小白鼠按动杠杆时,食物会滚进一个小盘子里,小白鼠从而能吃到食物。最开始,小白鼠在到处乱跑,找不到食物。 当他按动杠杆得到食物之后,就会不停地按动杠杆。斯金纳认为是小白鼠自发产生了按动杠杆的操作性行为,这种行为得到了食物的奖励,因此增加了这种行为产生的频率。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塑造行为的主要技术包括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惩罚和消退。 积极强化是指给予个体某种他所喜欢的刺激,从而提高某种行为产生的频率。消极强化是指撤销或减少个体某种他所不喜欢的刺激,从而提升某种行为。 例如,给幼儿奖励贴纸和小红花,就是积极强化。取消额外的作业,这是消极强化。 惩罚是指给予个体某种他不喜欢的刺激,或者取消某种他喜欢的刺激,从而减少某种行为产生的频率。幼儿在产生攻击性为后,惩罚他整理教室,或者取消他看动画片的权利,幼儿以后就会减少攻击性行为消退则是指不做任何干预,让行为不受强化而减。 例如,当幼儿大哭大闹,提出要求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应该不予任何关注,让幼儿自行消退。) 斯金纳的行为发展观在行为矫正和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人对儿童积极行为及时强化、对不良行为表现出淡化,这些观点对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儿童教育心理学
00:00 / 05: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2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7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5: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76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4: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