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Inn64天前
孔子删诗争议与海昏侯墓《诗经》发现 关于孔子是否删诗以及那些“遗失”诗歌的想象,这是一个既涉及历史考据又充满文学魅力的话题。我很乐意和你一起探讨这个引人遐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一个历史事实 “孔子删诗说”(从3000多篇删至305篇)主要源于《史记》,但这一说法在后世学界存在争议: 汉代学者多支持此说(如班固《汉书》) 唐代以后质疑渐起(如孔颖达、朱熹等认为孔子更多是“整理校订”而非大量删除) 现代学界主流观点认为,《诗经》的成书是一个长期、集体的编纂过程,孔子可能只是众多整理者之一,或最终定稿者 即使真有“删诗”,其标准也未必全然是“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更接近孔子对神秘主义、暴力、叛乱和鬼神话题的审慎态度,而非绝对的编纂准则。 然而,抛开考据之争,这个假设本身极具魅力 如果那些“遗失”的诗歌真的存在,它们可能会呈现出与今本《诗经》不同的面貌: 1. 更原始的巫祝与神灵对话 现存《诗经》中的《玄鸟》《生民》等篇仍有始祖神话痕迹,但被删去的或许更为直白: “羲和驭日,灼我黍稷 魑魅夜行,授我玄圭 彼山之阿,有神茹血 祝我耒耜,穰穰满家” 这样的诗句可能记录着商周之际人神杂糅的原始信仰。 2. 未被礼法驯化的爱欲表达 《郑风·溱洧》已因“淫奔”受朱熹批评,被删的或许有更炽烈的告白: “昼短夜长,明星煌煌 解我佩玉,委我罗裳 不惧人言,不畏神戕 但畏君去,寒我空床” 3. 对战争暴力的真实刻画 现存《诗经》如《豳风·东山》已写战争之苦,但被删的可能有更惨烈的: “断戟折矢,蔽野浮川 父觅其子,辨指识颜 乌鸦啄肠,白日黯然 何功何勋?白骨连天” 4. 体系化的神话叙事 也许我们失去了一部可与《吉尔伽美什》媲美的早期史诗,讲述后羿射日、共工触山等传说的完整版本。 但我们需要辩证地看这个问题 1. 编纂本身即是文明的筛选:每个时代都会按自己的价值观整理文献。假设没有孔子,可能也会有其他人进行不同标准的筛选。正是这种“选择”,定义了文明的特质。 2. “思无邪”的深层智慧:孔子所说的“思无邪”并非简单的道德纯净,更指向一种真诚无伪的审美境界。那些被保留的诗歌,恰恰证明了中国人早熟的人文理性——将对超自然的惊奇转化为对人间情感的深沉观照。
00:00 / 16: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