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6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0
00:00 / 09: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5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圆明园遗址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始建于1707年(康熙年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曾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后,逐渐成为遗址公园。如今,园内保留了大量建筑基址、石刻残件和山水格局,兼具历史教育意义与自然景观价值,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日风景特色 1. 荷塘盛景 - 绮春园荷花区:夏季荷花绽放,覆盖湖面,尤以凤麟洲、涵秋馆附近为最佳观赏点,可体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意境。 - 黑天鹅栖息:湖中常有黑天鹅游弋,与荷花相映成趣,增添生机。 2. 绿荫与古建残迹 - 西洋楼遗址:大水法、观水法等残垣在浓密树荫下更显沧桑,夏季光线透过树叶投射在石雕上,形成独特的光影效果。 - 福海周边:环湖垂柳成荫,可泛舟湖上,远眺西山,感受清凉。 3. 生态与人文活动 - 鸟类与湿地:园内湿地生态系统丰富,夏季可见鹭鸟、野鸭等水鸟栖息。 - 夜场灯光秀(若开放):部分区域夏季夜间会举办灯光投影活动,以现代科技重现园林历史风貌。 4. 游览建议 - 时间:建议清晨或傍晚前往,避开烈日,同时光线适合摄影。 - 路线:从南门进入→绮春园荷花区→西洋楼遗址→福海环湖步道→长春园狮子林遗址。 提示:夏季需注意防晒防蚊,园内提供观光车和游船服务,可灵活选择。 (注:2025年夏季具体活动以景区公告为准。) #圆明园遗址公园 #北京 #北京旅游 #暑假充电计划 #暑期看什么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5: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神手1年前
圆明园是中国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明园”,“圆明”为雍正法号。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包括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有仿照杭州西湖、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等。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并纵火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也遭到彻底毁灭。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为“禹贡九州”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圆明园福海之中的蓬莱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名蓬莱洲,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荷花,合欢花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开天1周前
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也被称为“圆明三园” 。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历史沿革 - 康熙时期初建:圆明园约始建于1707年,原是明代的一处私家园林,后康熙帝将其赐给皇四子胤禛,并亲自命名为“圆明园”。 - 雍正时期扩建:雍正帝即位后,于1725年开始大规模扩建圆明园,使其占地达2平方千米,并设立内阁、六部值房,将其升级为皇家离宫御苑。 - 乾隆时期鼎盛:乾隆九年,圆明园四十景全面竣工。此后,乾隆帝又先后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至此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占地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拥有著名景点100余处。 - 焚毁与后续破坏: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掠夺,并于10月18日纵火焚烧,圆明园主体建筑化为焦土。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再遭洗劫,残存建筑被毁,珍贵文物流失加剧。 - 保护与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圆明园的保护工作受到重视。1983年,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式成立,1988年向游客正式开放,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园区布局 圆明园采用集锦式布局,可分为六个部分,包括圆明园前部外朝内寝区、后湖景区、小园集聚区、福海景区、长春园景区和绮春园景区。其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兼具江南园林的明秀与北国山川的雄奇,还引入了西洋楼景区,融合了东西方造园艺术。 文化价值 圆明园集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内建筑类型丰富,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所有类型与结构形式,被誉为“万园之园”。同时,它也是一座荟萃无数文物珍宝的巨大“博物院”和藏有众多珍贵图书文献的皇家“图书馆”,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典籍。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JOSHIN1月前
#圆明园遗址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记录生活点点滴滴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统称“圆明三园”,占地3.5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康熙时期初建:圆明园原是明代的一处私家园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将此园赐名“圆明园”,并悬挂匾额。雍正时期扩建:雍正帝即位后,于雍正三年(1725年)将圆明园改为离宫型皇家园林,进行大规模扩建,使其占地达2平方千米,并成为清朝的政治中枢之一。乾隆时期形成格局:乾隆皇帝在雍正帝扩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圆明园的景观,命名了“圆明园四十景”,并新建长春园,并入绮春园,至此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至道光时期修缮:嘉庆时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扩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时,虽国力衰微,但仍不放弃对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掠夺,并于10月18日纵火焚烧,圆明园遭受惨重破坏。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圆明园再遭洗劫,最终沦为一片废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工作,1983年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式成立,1988年向游客开放。圆明园采用集锦式布局,可分为圆明园前部外朝内寝区、后湖景区、小园集聚区、福海景区、长春园景区和绮春园景区六个部分。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建筑类型丰富多样,既有中国传统的宫殿、楼阁、亭台等,也有西洋式的园林景区,如大水法、万花阵等。圆明园曾是清帝国的政治中枢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大量的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等稀世文物。它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北京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占地3.5平方千米,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被誉为“万园之园”。 历史沿革: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皇帝为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修建的赐园。 雍正继位后,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将其作为皇帝处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使之成为兼具宫廷和园林功能的皇家园林。 乾隆年间,圆明园迎来了大规模的扩建和完善,修建了许多著名的景点和建筑,如西洋楼景区,使圆明园的规模和艺术水平达到了鼎盛。 嘉庆、道光、咸丰时期,虽然国势逐渐衰落,但仍对圆明园进行了一些修缮和增建。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大肆抢劫圆明园中的珍宝,并纵火焚烧,使圆明园化为一片废墟。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再次遭到破坏,残存的建筑和古树几乎被彻底摧毁。 现状与保护 圆明园遗址公园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多年的保护和整修,园内的部分景观得到了恢复,如西洋楼、大水法等。 圆明园遗址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承载着中国近代史上的伤痛和教训。 圆明园见证了清朝的兴衰和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圆明园#圆明园#圆明园遗址#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北京#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FSWR20208月前
圆明园,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7] 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圆明园开始兴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1860年,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建国后,中国政府对圆明园开始了保护整修工作。[3][32] 圆明园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其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建筑平面布局共有38种。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部分建筑包含大量宗教元素。 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圆明园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35]2019年12月31日,圆明园遗址公园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53]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