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5: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
丹青4天前
为什么说“得中原者得天下”? 问鼎天下之所以要先“涿鹿”,是因为中原地区有着富饶的民生经济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1)中原地区自古以来物产丰富,地形平坦,农业相当发达。 在以农桑为主的古代,中原地区是古代最大产粮区,当地气候适宜、河流密集,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一年有两季的收成。如商周至唐宋,中原粮产直接决定国家兴衰。古代战争,粮草是重中之重。隋唐以前,关中与中原为全国经济重心;京杭大运河开通后,中原更成南北漕运枢纽。至今河南地区依旧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地。 (2)从战略上讲,中原地区可以说位于“天下”的中心地带。 如果能够占据中原,对外作战半径会极大缩小。作战半径变小,意味着后勤运输压力就会小,能够极大地节约军队开支。这是因为中原中原的大部分地区是坦荡荡的大平原,无天然屏障,域外的强兵贼寇要打进来是很容易的,又因为地处域中,在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受敌,从四面八方打进来的强寇们彼此相争,便使得中原成了拉锯鏖战的战场。譬如说,三晋攻楚,秦国伐齐,楚国问鼎天下都需要先涿鹿中原? (3)“人口”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原因,古代中原地区人口稠密、集中。 古代江南地区虽然人口也多,但过于分散。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数量就是最重要的战力标志,谁的兵多,谁胜的机会就大。中原地区庞大的人口能够提供充足的兵源。古代的统治者一旦占据中原,第一件事情基本都是召集兵员,扩充军队。如曹操占据中原后,凭借庞大人口基数组建强军,抗衡蜀吴;#知识分享 #国学文化 #国学智慧 #国学启蒙 #国学智慧文化
00:00 / 06: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4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5
第八期:《10万亿化债计划:是救命稻草还是饮鸩止渴?》 2025年最大的新闻是什么?中央掏出10万亿搞"化债计划"!这数字听起来吓人——相当于2024年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不少人欢呼:"中央出手了,地方财政有救了!" 但我要泼盆冷水:这10万亿不是天上掉的馅饼,很可能是"饮鸩止渴"的毒药!—未来10年,地方财政的收入,可能一半都得用来还这笔钱。教育、医疗、养老的钱,只会更少。今天咱就扒一扒:这10万亿化债计划到底是怎么回事?它能让地方财政起死回生吗?还是把债务危机推迟给下一代?不想自己的孩子替我们还债的,现在就听仔细了! 10万亿化债计划的核心:"时间换空间",用长期低息债务置换短期高息债务。 具体手段有三种: 1. 债务展期:把原来1-5年的短期债,延长到20-30年,缓解短期还款压力。比如贵州遵义的156亿债务,展期20年,每年利息从10亿降到0.5亿。 2. 利率置换:把年利率7%以上的信托、私募债,换成年利率3%左右的"特殊再融资债券",每年能省几千亿利息。 3. 资产抵债:地方政府把国企股权、高速公路收费权、景区经营权等,抵给银行或债主,冲抵部分债务。惟愿安好话民生,家人们,民生话贴下期咱们聊聊:化债计划只是"拖延术",真正的出路是"债务重组"——地方政府到底有多少资产可以盘活?这些资产怎么变成"真金白银"?明天咱就聊:地方政府的"家底"到底有多厚?能不能靠卖资产还清债务?明天同一时间与大家分享 第九期:《债务重组的猫腻:债主与政府的生死博弈》
00:00 / 06: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2
00:00 / 06: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3: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