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读书 老子#道德经 帛书 德经 第《40》章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释义: 事物呈现出“反”的形态,是道在运作发动;事物呈现出“弱”的形态,是道在发挥功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形有质,有形有质生于无形无质。 本章指出了与“道”相关的三个重要概念——反、弱、无。和我们通俗中的概念不同,在老子的思想体系里,这三者完全都是正向的。比如反,代表着突破(而非循环、起伏),从无到有的突破,从有限到无限的突破,和我们概念中的“物极必反”也并不相同;弱则代表着生机,万事万物初始的状态;无,则是宇宙的母体,创造了“有”。当我们听闻与自己认知完全相反的言论时,不要忙于否定排斥,因为这很有可能是打破自身局限的契机。小的方面有“闻过则喜”,通过别人指出过错,从而完善自身。大的方面,有“反思则悟”,通过主动转换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深入,从而提升自我。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对群臣道:“现在朕想听听自己有何过失,你们要畅所欲言,专谈我的缺点。”长孙无忌等大臣都说:“陛下以恩德教化,使天下太平,有何过失?”侍中刘洎却说:“陛下圣德,确如长孙无忌所言,但近来有人上书,陛下觉得不称心,当面诘难,使上书者惭愧退下,这不是褒奖进言之路。”太宗听后,高兴地表示:“您说的对,我一定改正。”这便是“闻过则喜”,因为又找到了进步提升的空间。《说苑》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春秋时有一个叫高缭的人,在齐国的宰相晏子手下做了三年官,从未出什么差错,却被晏子辞退。随从劝谏晏子说:“高缭跟随你三年,你不但没给他职位,还要辞退他,似乎不合道义。”晏子解释说:“我是一个才识浅薄的人,要靠众人监督提醒才能立足。高缭跟随了我三年,却从未指出我的缺点错误。所以我将它辞去。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不同,因为具备不同的世界观。当我们的认知发生重大改变时,眼中的世界也会随之而变,就像世间万物遵从的规则发生了突变,规则发生变化的时候,“道”的运作才会被我们所把握。否则我们只能“日用而不知”#朗诵 #国学文化 #国学智慧 @DOU+小助手 有要求字数 后续发评论
00:00 / 06: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4: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1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