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荷说1月前
你的感受 就是你的世界的真相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被人一句话,一个行为伤到了。心里咯噔一下,但下一秒,又下意识的给对方找理由“他可能太忙了”“他也许有苦衷”……然后又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太敏感?是不是我不够好? 我曾经也长期被这种情绪折磨,直到我听到了张春和鲁豫的一个对谈《岩中花述》,里面有一个观点,让我醍醐灌顶。 张春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有一次她的来访者说:“我觉得爸爸妈妈不爱我,这是不是我的心理有问题”你猜张春怎么回应?她没有安慰,没有分析,而是平静和肯定的说:“可能他们,就是不爱你。” 你知道吗?这句话,当时就颠覆了我。因为在我的认知里,我会本能地把它说成:“父母可能只是不擅长表达。 更让我触动的是:当来访者提到曾被父亲“往死里打”,却又下意识想为父亲辩解,张春说了段让我瞬间清醒的话: “首先,我们不谈爱或者不爱。他打你,他伤害了你,这是事实。先承认这份伤害,承认你的感受没有错。然后,再去理解——他也许也曾是一个受伤的人。 你发现了吗,她把我们混乱的情绪拆解成了一个清晰的公式: 第一步:确认事实 —— 他伤害你 第二步:承认感受 —— 你的痛苦真实存在,没有错 第三步:选择理解 —— 看到他也是受伤的人。请注意,这一步不是为了原谅他,而是为了放过你自己。 我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我总想跳过第一、第二步,直接逼自己跑到“理解”的终点。但跳过感受,所有的理解和宽容,都是空中楼阁,只会让我更混乱。 这就像她说的:“只有当你清楚自己的感受,才能拿它作为一把尺,去丈量和世界的关系。”这把尺子,才是我们保护自己的边界。 所以朋友们,下次当你又开始为别人的伤害找理由时,请先对自己说这三句话: 第一,我的感受是真实的。 第二,我没有错。 第三,我可以选择先接住自己,再理解世界。 希望这段分享,能给你一双看清关系的‘眼睛’,和一把保护自己的‘尺子’。 如果你的朋友也正在经历这种内耗,请把这条视频转给他,这或许是我们能给他的,最有力量的支持。 #晓荷说 #个人成长 #内耗 #人际关系 #岩中花述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和博士室友的夜聊:被尊重的前提,是敢说“我不舒服”。 🤍 1.当有人对你说冒犯的话乃至做出冒犯之事,且以“我们关系好”为由时,如何回应? 2.当别人说“这是小事,不要上纲上线时”时,该怎么回应? 3.对象要求你在吵架时用撒娇等更委婉的方式时,如何理解和回应? 4.当别人给你建议时,如何判断是建议还是干涉,从而保持自己的边界?比如情感中一方对另一方穿着打扮的建议。 5.不要小瞧言语上的否定。 6.真正的尊重是让别人感受到尊重,而不是自我感觉良好。 🤍 以小见大,以男女关系见人际关系。 一个人首先要自尊,然后自爱,才能自信。 如果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感受,没有自尊,你凭什么让别人尊重你呢?你又谈何自信呢? 我认为这是守护边界最基本的前提。 当一个人真正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大笑,喜欢自己的脆弱,喜欢自己的笨拙,喜欢自己所有样子的时候,身上就会散发出光芒,那个就是自信。 主体性不是人格独立的因,而是人格独立的果。 想象你有一个女儿,请像爱你的掌上明珠那样去爱自己,再像爱自己那样去爱别人。 用更好的沟通,表达更好的观点,达到更好的认同,走向更好的关系,打造更好的生活。 (我们知道脱口秀搞笑来源于它是种冒犯的艺术。室友对象是东北人,看过二人转了解过东北的都知道东北式幽默也是通过一定程度的冒犯来实现的,他大概率只是延续了习惯而并无恶意,但在尊重很重要的两性关系里,尤其在磨合的前期,更是要注意不要因亲近而滋生轻蔑。 室友说完这些也不影响后面她对象对她更重视更爱她。) #博士 #主体性 #亲密关系 #录音 #deeptalk
00:00 / 1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19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21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