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1%的顶尖演讲者? ►这是人人都能学会的沟通艺术 你身边或工作上的的同事中,一定有这样的人。他们无论是在会议室,演讲台还是朋友聚会中,当他们开口说话,周围会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这并不是他会什么魔法,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沟通技巧,想成为顶尖的1%的演讲者,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顶尖的沟通者会颠覆一个常见的错误:他们从不以“我”为中心,而是彻底地“以观众为中心”。他们不会用“大家好,我叫XX,今天我要讲的是…”这种乏味的客套话来浪费听众宝贵的注意力。相反,他们开场就会抛出一个重大的承诺,直接告诉观众“听我说下去,你能得到什么?”。他们以给予者的姿态出现,思考如何服务和帮助在场的每一个人。这种“我是来服务的”心态,会从根本上改变你的气场,让观众能感受到你的真诚和价值。其次,他们的逻辑清晰如刀锋,这得益于“金字塔原理”。普通人汇报工作时,习惯于从细节开始铺垫,一步步推导出结论,听众早已失去耐心。而高手恰恰相反:先亮出底牌,直接给出核心建议或观点,然后再用两到三个关键论据支撑它,最后才提供必要的细节。最后,当语言被精炼,沉默就成了最有力的武器。史蒂夫·乔布斯是运用停顿的大师,他能通过长达数十秒的沉默,将所有人的期待感拉满。有力的停顿传递出一种自信:“我接下来要说的,值得你等待。”同时,为了避免言语的冗长,他们会聚焦于一件事。当被问到一个复杂问题时,他们会用“我想让你知道的一件事是…”来组织回答。这句话能帮你滤掉杂音,直击问题的核心。总之,成为顶尖的演讲者或沟通者,关键在于把索取变成给予价值,用金字塔准则清晰的表达,并善用停顿和聚焦来增强语言的力量!你可以着手试试,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版权:Philipp Humm ►剪辑/翻译/字幕:tiantiancoffee 天天咖啡 ►此频道所有影片皆为教育用途,希望让更多人能够从中收到启发,学习和受益,如果您认同我的理念,请转发此影片 #人生智慧 #沟通技巧 #公众演讲 #思维方式 #说话的艺术
00:00 / 07: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25: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强烈推荐 #上热搜 #最被低估的社交能力——接话。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一开口就能让场子热起来,而你一说话,空气突然安静。 问题可能不在于你不会“说”,而在于你不会“接”。 “接话”,才是社交中最被忽略的核心能力。 很多人以为,社交就是要会表达、会讲段子、会找话题, 但真相是,90%的社交高手,靠的不是主动输出, 而是精准接住别人抛过来的每一句话。 为什么接话这么重要? 因为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一场持续的能量交换。 你接得好,对方感觉被看见、被理解、被重视,关系自然升温; 你接不好,话题断了,气氛凉了,印象也就毁了。 但现实是,很多人的接话方式简直是“灾难现场”: · 别人说:“最近压力好大。” 你回:“是吗?注意休息啊。” 看似关心,实际把话摁死了。 · 别人说:“昨天去了一家新开的餐厅。” 你回:“哦,是吗?”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更糟的是,很多人喜欢把话题往自己身上拽: 别人说:“我最近在学吉他。” 你马上接:“我以前也学过,太难就放弃了。” 你以为这叫共鸣,其实这叫抢戏。 对方本来想分享,结果变成你的个人秀。 我以前也这样。刚做自媒体时,常参加线下活动,想认识同行, 但每次聊天都特别吃力——要么接不上,要么接得僵, 聊了半天,关系还是原地踏步。 后来我复盘,发现问题就出在“接话”上: 我总想着“我该说什么”,而不是“我该怎么接好他的话”。 直到一次饭局上,有位前辈聊起他创业的经历, 他说:“那时候真的很难,账上只剩三千块。” 我没有说“是啊创业都这样”, 而是问:“那你当时是怎么扛过来的?” 他眼睛一亮,开始详细讲他的应对策略。 那顿饭之后,他主动加了我微信,后来还介绍了不少资源给我。 从那时起,我开始刻意练习接话能力, 发现好的接话,其实就三个原则: 1️⃣ 接情绪,不接事实 别人说:“今天加班到十一点。” 你不要只说“辛苦了”, 而是说:“听起来你今天状态不太好啊?” 情绪被接住,对方才会愿意继续聊。 2️⃣ 接细节,不接概括 别人说:“最近在做一个项目。” 你不要只说“加油”, 而是问:“这个项目最让你头疼的是什么?” 细节,才能让话题深入;概括,只会让话飘着。 3️⃣ 接延展,不接终结 别人说:“昨天看了一部电影。” 你不要只问“好看吗”, 而是说:“你平时好像挺
00:00 / 0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别再内耗!3个「自我对话」技巧,把焦虑调成动力 你是不是总被脑子里的这些负面的声音困住?比如:“我肯定做不好”“别人都比我强”——其实这些不是事实,只是你的自我对话在拖后腿。学会正确和自己说话,比任何鸡汤都管用,下面分享3个实操方法,今天就能用! 首先,给负面想法“贴标签”。当“我真没用”冒出来时,别跟着陷进去,而是在心里说:“哦,这是‘自我否定’的念头又出现了”。就像给情绪装个旁观者,瞬间就能从内耗里抽离,不被想法牵着走。 其次,用“具体问题”代替“笼统抱怨”。别再说“我什么都做不好”,而是拆成具体问题:“这件事没做好,是步骤错了还是时间不够?” 把模糊的焦虑变成明确的问题,大脑才知道该怎么解决,而不是原地打转。 最后,每天3分钟“正向复盘”。睡前花3分钟,想一件当天做得不错的小事,哪怕只是“今天按时起床了”,然后对自己说:“你看,这件事就做得很好,下次继续保持”。正向反馈会慢慢重塑你的自我认知,让自信越来越足。 记住,你和自己说的话,正在塑造你的人生。从今天开始,把“我不行”换成“我试试”,把“我好焦虑”换成“我能解决”,慢慢就会发现,那个强大的自己,一直都在。 #每日分享#正能量#自我对话#个人成长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