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56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欣赏唐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沈如筠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思妇对戍边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意:大雁都己飞走了,书信再也难寄出,愁绪多得让人难以入睡。多希望能追随那无处不在的月影,将光辉照射到你的军营。 首句以大雁飞尽的景色,暗示书信无法传递的无奈。凸显出思妇与亲人之间音讯阻隔的痛苦。次句进一步深化情感。因思念过度,愁绪堆积,不仅无法传递情感,还暗示因愁而无法入眠,连在梦里与亲人相见的愿望也难以实现,将思妇的孤独与无助推向极致。后两句情感发生转折。思妇从现实的无奈中抬起头,望见天上的孤月,突发奇想,希望自己能化作月光,跨越千山万水,照亮亲人所在的“伏波营”。这一想象既浪漫又凄美,将思念之情进一步升华,展现出思妇对亲人的深情与执着。 诗中首句“雁尽”化用鸿雁传情之典,暗含战乱导致音讯断绝的无奈。“伏波营”借东汉马援南征之典,点明征人戍守南彊。“孤月”既是实景,也隐喻思妇的孤独心境。明月跨关山,将思妇与征人联结,赋予思念跨越时空。全诗通过思妇的所思所感展开,情感真挚细腻。诗中未直言“怨”,却通过“雁尽”“孤月”等意象婉转传递哀愁,末句“流照伏波营”又以直白愿望升华主题,形成含蓄与深情的统一。全诗短短二十字,“曲折细腻,一往情深”。其以月寄情的手法,与张若虚“愿逐月华流照君”异曲同工,而“孤月”意象更凸显思妇的独特孤独感,成为唐代闺怨诗的典范之作。 #每天古诗词 #中华文化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