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4: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1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2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从一个国家的经济起伏说起——战后日本用30年跻身经济强国,却在90年代陷入“失去的十年”,至今仍在寻找复苏节奏。这段历史里,藏着所有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当浪潮翻涌时,如何做一棵“不倒的树”? 战后日本曾与美国有过激烈贸易摩擦。为保护本土产业,美国限制日企对美出口,又施压日元升值。这对依赖出口的日本企业是重击,却也倒逼出转机:企业转向本土生产降低成本,日元升值反而提升了海外投资能力。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急升,1995年更创下1美元兑79日元的纪录。许多企业喊出“再绞拧干毛巾”,拼命提效,才扛住压力。 可真正的考验在后面。宽松政策下,资金涌入股市楼市,投机热潮席卷全国。股价五年涨三倍,六大城市地价飙升如火箭,“卖掉东京能买下美国”的神话甚嚣尘上。不少企业跟风炒地炒股,赚快钱。但京瓷不同——我们坚持“流汗赚钱”,专注主业,哪怕销售额短期下滑,利润率也稳稳守住20%。 泡沫终会破灭。1990年政策收紧,股市地价暴跌,企业和银行背上巨债。银行不良债权高达88万亿日元,惜贷潮引发企业连锁倒闭,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这期间,IT泡沫、全球金融危机又接踵而至,多少企业折戟沉沙。 但有一家企业例外:京瓷创业50年,从未亏损。有人说我们“运气好”,赶上产业风口。可哪有50年的好运?真正的答案藏在“经营的真谛”里——慎重坚实的态度。 创业初期,我们就明白:市场会变,环境会变,唯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才能让企业活下来。经济狂热时,我们拒绝投机,守住主业;泡沫破裂后,我们深耕技术,降本增效。经营者既要有保护员工的“狼性”,更要有长期主义的“敬畏心”。 今天的日本经济仍在复苏中,但京瓷的故事告诉我们:动荡是常态,定力是底气。企业要穿越周期,不需要复杂的管理模型,只需要回归本质——谨慎决策、专注主业、敬畏风险。 愿我们都能记住:真正的强大,不是追赶浪潮,#稻盛和夫#金手指胶带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