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我的宝藏课本 #高中语文#原创视频 #知识分享 #传统文化 #创作者扶持计划 燕歌行》(高适)作者·注解·试析 一、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多写边塞战争、军中生活,风格雄浑悲壮,是盛唐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因亲历边塞,作品兼具真实感与豪迈气。 二、核心作品注解(节选经典句) 1.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 注解:“汉家”代指唐朝,“烟尘”喻指边疆战事;此句点明战争起因——东北边境告急,将领奉命出征破敌。 2.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注解:“穷秋”指深秋,“腓”(féi)指草枯萎;描绘边塞深秋荒凉景象,孤城落日下,士兵伤亡惨重、兵力锐减,烘托战争惨烈。 3.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 注解:“城南”“蓟北”分指思妇与征人所在地;以两地对照,写思妇肝肠寸断、征人空自回望的相思之苦,暗讽战争对家庭的摧残。 4.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 注解:“李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以爱兵如子、骁勇善战闻名;结尾借怀念李广,讽刺当朝将领无能、不恤士兵,点明全诗主旨。 三、作品试析 1. 内容与结构:全诗以“出征-作战-思乡-讽喻”为脉络,前半段写将领出征的声势与战场的惨烈,后半段转写征人与思妇的双向思念,结尾以“忆李将军”升华,从叙事转向议论,批判现实。 2. 艺术特色: - 善用对比:将战前的意气风发与战时的惨状对比,将将领的奢靡(“美人帐下犹歌舞”)与士兵的疾苦对比,反差强烈,讽刺尖锐。 - 意境雄浑:“大漠”“孤城”“落日”等边塞意象,营造出苍凉悲壮的氛围,尽显盛唐边塞诗的“雄浑”风格。 3. 思想主旨:不仅是一首边塞战争诗,更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控诉、对底层士兵的同情,以及对当朝将领昏庸无能的辛辣批判,体现了高适“以诗言志、关注现实”的创作风格。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9
#文脉里的中国 #重读我的宝藏课本 #高中语文#原创视频 #正能量 #涨知识 作者简介 张若虚,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诗存世仅2首,因《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奠定唐诗巅峰地位。 核心注解(节选)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潮水与大海连成一片,明月随潮水一同升起,开篇以壮阔景象勾勒时空意境。 -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曲折绕过花草丛生的原野,月光洒在花林上,如同细密的雪粒闪烁,用“霰”喻月光,细腻灵动。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以哲思发问,将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江月宇宙的永恒对比,升华诗歌深度。 -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静静等待,唯有长江流水不停逝去,暗喻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怅惘。 作品浅析 《春江花月夜》以“春、江、花、月、夜”五种意象为核心,融写景、抒情、哲思于一体。 1. 景:从江月初升到月落西斜,铺陈月夜春江的唯美画卷,动静结合(潮水动、明月静)。 2. 情:借游子思妇的离愁,写人间相思之苦,却无悲戚之感,反而因江月的澄澈显得空灵旷达。 3. 哲: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叩问生命与宇宙,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永恒的思考,打破了初唐宫体诗的绮靡,开创了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先河。@简简单单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