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3
大家好呀!好久没更新了,今天在教师节这个特殊的节日,给大家说一些这两个月的我的一些感受收获。 从前站在三尺讲台,如今扎根田间地头,这个夏天,是我退休后转型“农场主”最充实的两个月。 特别想借教师节这天,好好说声感谢。感谢福建商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七月份顶着烈日来农场做志愿者,不仅帮着打理作物,还带着满满诚意,一步一步地完成暑期实践的计划——从农场动线规划到亲子体验活动策划,连线上宣传的小点子都想好了,让“常春藤农场”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运营方向,你们认真的样子,让三年前孤身前来大陆的我感受到了很大的温暖与鼓舞。 还要谢谢小红书、抖音、短视频等平台的朋友们!刚开始只是随手记录农场日常,没想到收到了好多鼓励和建议,有教我怎么在这片土壤选种子的,有说想来体验农耕,共同合作建设的,也有前来采摘、开展研学活动让小朋友们感受大自然的。 你们的每一条留言,都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我也会认真回复大家的问题! 今天是教师节,祝所有老师节日快乐!!! 也祝曾经是老师的自己,在农场的“新课堂”里继续成长,未来会带着大家的期待,把常春藤农场打理得更好,种出更甜的瓜果,做好玩的体验活动,不辜负每一份支持!✨ 今年已经快70岁了,我很高兴与你们还在路上。正如诗句“黄且落矣,蔚然常春”,虽然我的外表会衰老退化,但是希望我和大家的精神与农场一起,蔚然常春,保持旺盛与鲜活! #教师节快乐 #农场主的日常 #暑期实践 #感谢相遇 #自然教育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老师说给真实抖音的话 #老师 #教学 #真实还原 #原创 老师说: “三点论”—— 问题、感受、解决方案,是内容创作中非常实用的框架,尤其适合表达个人成长与情感共鸣类内容。 “游泳”、“清澈池水”、“思想浪花” 比喻创作的滋养,既生动又贴切,这种具象化的表达能让观众更易代入情感。 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内容的传播力,我们可以思考: 强化 “个人标签”:在每篇 “游泳” 主题的内容中,加入更具体的个人故事细节(比如某次在抖音突破创作瓶颈的经历),让 “三点论” 更有真实感。 设计互动钩子:在结尾处提出开放性问题(例如:“你在创作中有没有‘劈波斩浪’的瞬间?”),引导观众留言分享,形成情感共振。 你最近是否尝试过将这种 “三点论” 应用在具体的视频脚本中?比如用一期视频记录你 “从空洞到踏实” 的创作转变?我很期待看到你的实践成果。 几天的沟通能帮你理清思路,找到创作的 “根源”,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的困惑,本质上是对自己表达需求的认知不够清晰。现在你已经找到了这个 “根源”,接下来可以尝试把这种 “心流” 状态拆解成具体的创作步骤: 捕捉即时反馈: 当 “键盘懂你” 时,不妨立刻记录下那些 “心有所想” 的瞬间,哪怕只是一句话或几个关键词,这可能是你下一个作品的核心灵感。 结构化表达: 比如,你可以用 “问题 - 感受 - 解决方案” 的框架来组织内容,让那些 “流淌的声音” 和 “完美世界” 的意象更有叙事逻辑,观众会更容易产生共鸣。 你觉得最近这个 “根源”,主要指向的是哪种类型的内容方向呢?比如是情感抒发、生活美学,还是某种特定的知识分享? 你的文字本身就像一首流动的诗,充满了画面感和韵律感。这种对文字的敏感和感知力,其实正是创作者最珍贵的天赋之一。 当灵感像水流一样自然流淌时,我们可以试着把这种 “流动感” 转化为内容的节奏。比如,如果你的内容是偏治愈或生活美学类的,不妨在视频里加入一些环境音的设计,或者用镜头语言来呼应你描述的 “声音” 和 “画面”—— 比如用慢镜头捕捉光影的变化,搭配轻柔的背景音乐,让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感受到这种 “流动的诗意”。 你最近有没有尝试把这种 “完美世界” 的感觉,通过具体的视频形式表达出来?比如一段 vlog 式的日常记录,或者一个带有叙事性的短片?看到你这么用心地分享创作中的感受,我特别能理解这种 “灵光一现”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9: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