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谷2周前
续藏经 地藏菩萨像灵验记:唐鄠县李氏家地藏救苦记第三 唐雍州鄠县。有女名李氏。素有信心。奉斋法戒。有木像地藏。高一尺六寸。焰光并阔。灵异颇多。李氏有婢。年五十有余。邪见不信正法。李氏他行间。移其像。投家后荒野。至还啼哭求。像在野放光。欢喜迎之。而不知婢所为。明日。婢顿闷绝间。投舍后野边。一日婢苏啼哭忏谢。自说幽途事曰。吾死。忽见二人骑马官人。自称官牒。以书令读。使者曰。婢。毁辱圣像。投舍荒野。既犯大罪。须召王厅。云云。读官牒已。缚将去。到王厅前。见厅中。杻械枷锁。捡系其身。无量无边。非可略境界。王嗔怒曰。汝愚痴婢。毁辱圣容。投舍后野。其报须至。召其神。投身舍像。在家又邪见。不信正法。当配大地狱。尔时。有一沙门忽到厅前。王即降座。而甚恭敬之。王问曰。阿师何故来哉。沙门曰。此婢。是我檀越家。婢。虽厌我像。我不舍之。王将垂哀愍。赐其寿命。王曰。须随师命。尔时。吾且听其事。内心忏悔。不意唱曰。南无地藏大菩萨。即依其唱。厅中之罪人。声所及。皆杻械枷锁自解脱。其身不现。时琰王烛目而坐。沙门牵吾手而出厅。即时苏也。主李氏。闻此言弥敬重其像。凡一县之中。莫不信仰其感矣。#地藏王菩萨 #修心修行 #因果循环 #信仰的力量 #创意灵感 @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91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戳破“州前州后”歪论:魏州归属历史真颜 近年以来,网络上一直都充斥着关于魏州归属的不实言论甚嚣尘上,某些用心不良之人所谓“魏县于州前,大名于州后,故魏州属魏县”的说法,看似以“时间先后”为逻辑支撑,说似乎的很有道理,实则脱离历史语境、混淆核心概念,纯属牵强附会的伪命题。这种罔顾行政区划本质、割裂历史脉络的论调,既违背史料记载,也经不起严谨推敲,亟需以史实为依据予以澄清。 行政区划的归属判定,核心从来不在于“名称出现早晚”,而在于治所定位、疆域传承与历史脉络的延续性。那些鼓吹“魏县早于魏州、故魏州属魏县”的论调,恰恰犯了最基础的认知错误——将“县名出现时间”与“州级行政区归属”强行绑定,却对魏州设置的核心史实视而不见。据《隋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等权威史料记载,魏州初设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析相州之地置州,治所明确设于贵乡县。而贵乡县并非魏县前身,而是今大名县的历史称谓,魏州治所始终就在如今大名县大街镇一带,这一位置从魏州设立直至北宋升为大名府,历经四百余年从未迁移。 从历史沿革来看,魏州与大名的传承关系清晰可考、一脉相承的。自580年设州至1042年正式定名为大名府,魏州历经462年风雨,期间虽有11次临时更名——如隋末称武阳郡、唐初曾改冀州、安史之乱后复为魏郡,后又有兴唐府、邺都、广晋府等称谓,但这些均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临时建制调整,并未改变其核心疆域与治所位置,且每次更名后均很快恢复“魏州”建制,剔除临时更名的时段,魏州作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沿用长达380年。即便在后汉乾祐元年(948年)正式定名大名府后,“魏州”这一古称仍与“大名府”并行使用良久,成为大名地域文化的重要标识。这种“治所不变、疆域相承、名称沿革”的历史事实,明确印证了魏州是大名历史上的重要建制阶段,二者是同一地域在不同时期的行政称谓,而非毫无关联的两个主体。 反观魏县与魏州的关系,史料记载同样清晰:魏县虽在西汉时期(前195年)就已设县,其名称中的“魏”字与魏州同源于战国魏国故地的文化符号,但这仅是名称上的巧合,并无行政传承关联。北周大象二年(580年)设立魏州时,魏县已并入昌乐县达24年,彼时的魏县作为县级建制都已不存在,又怎会有任何行政影响力可言?魏州设立后,魏县虽曾作为其下辖县之一,但这只是“州管县”的常规行政层级关系——就如同如今的地级市下辖多个县区……#历史归属 #古地名 #魏州 #大名府
00:00 / 07: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1
00:00 / 08: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82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8: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92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云舒1周前
2025.11.9。昨天,一路劳碌奔波,我们一行7人赶到此行的最后一站~河南周口,受到徐同学夫妇的热情招待。 一下火车,徐同学就带我们来到周口博物馆,还贴心的给我们找了解说小姐姐。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周口的前世今生,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从伏羲文明到漕运兴埠,8000年历史在眼前徐徐展开。 今天一大早,吃过早饭,在徐同学夫妇及他连襟的陪同下,驱车前往淮阳。这里有一座跨越六千年的文化圣殿巍然矗立一一太昊伏羲陵。漫步于古柏苍翠的神道,触摸千年历史的纹路,像是在循着古人的步伐,缓慢接近那个被尊为“人文初祖”的精神源头。 中午,来到龙湖边上,吃地道的鱼,13斤两条鱼,一鱼八吃,无论干煸鱼,酸菜鱼,豆腐鱼头汤,泡椒鱼头,豆豉鱼头,蒸鱼片,还是酸汤鱼……通通鲜美无比,满足了我们每个人的味蕾。 吃罢午饭,我们赶到周口市的鹿邑。老子,他就生于斯长于斯。最有意思的是老君台,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升,因而得名。这里是道教信众朝圣的重要圣地。我们登上老君台,看到抗战时,日军用迫击炮向它一连发射了13颗炮弹,大有要把它炸平之势。但日军只听见炮弹的出膛声,却一个都没有炸响,真是神性所在。现在迫击炮弹还存在,其中一个卡在柏树上,成为这段历史的铁证。 行程已定,不问归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明天我们即将收拾行囊,踏上返程之路!所有的道别里,最喜欢下次见!徐同学,我们下次见,新疆见!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