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大风流韵事之—沈约瘦腰 #创作灵感 #历史故事 #历史 #历史人物 #读书 沈约,“竟陵八友”之一,曾在南朝宋、齐、梁三朝为官,他出身显赫,自幼用功读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曾著《晋书》可惜未能流传,不过他另外所著《宋书》为二十四史之一。 他最早将汉字的四声上升到理论层面,并广泛运用到文学作品创作中。他撰写的《四声谱》专门讨论了汉字的四声问题,影响深远。 他与周颙等人一同创立了四声八病之说,这一理论极大地推动了韵文创作的发展。他们严格遵循四声八病的原则,强调声韵格律的创作,从而诞生了“永明体”诗,这种诗也被称为“新体诗”,对近体诗的产生有深远的影响。 由于长期担任重要官职,沈约感到身体状况日益恶化,特别是腰部因病而日渐消瘦。他在给友人徐勉的书信中,描述了自己的病状,以此表达自己年老多病,欲辞官归老的意愿。 这便是“沈约瘦腰”的典故由来。 原本,“沈约瘦腰”仅用于形容人因病而消瘦。 但是,在后来的艳俗小说、戏剧中,这一典故被引申为男女因情思而引起的病瘦,从而被归为风流之事。 渐渐地“沈约瘦腰”与“韩寿偷香”“相如窃玉”“张敞画眉”合称为古代四大风流韵事。 相比于张敞因画眉而被忘记其斐然的政绩,沈约更显冤枉,一代辞宗,因身体健康原因,被硬生生的附会成了风流韵事,真是讽刺!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4: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萧衍出身兰陵萧氏。南齐时以门荫入仕,为“竟陵八友”之一。齐明帝时担任雍州刺史,参与抵御北魏入侵。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拥戴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萧衍统治初期,留心政务,纠正宋、齐以来的弊政。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改定“百家谱”,宽待宗室,注重调和门阀世族与寒门素族之间的矛盾。军事上抵御北魏南侵,一度在钟离之战取胜,维持了南北均势;后数次发动北伐,但战果不大。在位中后期,大兴佛教,修建寺院,四次舍身同泰寺,并随着年龄增长,开始怠于政事。太清二年(548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叛乱,次年渡江攻破建康,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萧衍统治南梁近半个世纪,是南朝诸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才思敏捷,博通文史,所作千赋百诗,不乏名作。即位后,曾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后人认为“历观古帝王艺能博学,罕或有焉”。萧衍善音律,精书法,在其倡导下,南梁的文学艺术得到长足发展。原有文集,已佚,明人辑有《梁武帝御制集》。#艺术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1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