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冰手冲公式,轻松冲出高甜果汁感 咖啡豆:水洗或者日晒(水洗酸质和干净度更高更高,日晒层次感和果汁感更强) 视频里用的是乐蓬百纳的浅烘日晒红卡花魁 粉量:20g(15g也可以,但是20g的杯量喝着更爽) 滤杯:平底滤杯或者可以用蛋糕滤纸的滤杯 研磨度:比日常手冲研磨更细一些,具体根据咖啡豆调整(C磨花魁日常:50,冰手冲:45) 水温:也需要比日常手冲高两度。(比如花魁日常:92度,冰手冲:94度) 粉、水、冰比例:1:10:5(20g粉、200g水、100g冰) 第一段:从中心往外绕圈注入50g水。再轻摇滤杯几圈,闷蒸30秒。 摇晃滤杯可以让水和咖啡粉,更充分的接触。使二氧化碳充分排出,避免妨碍后段的冲煮。 30秒开启第二段:中等水流绕圈注入至液重130g。 甜感和风味会在这时析出,是决定咖啡是否高甜的关键点,所以要用较多的扰流提升萃取率。 1分钟开启第三段:大水流绕圈注入至液重200g。 绕圈注水的方式能增加扰流,提升整体的body感(如果出品出现了涩感,那就改为中心定点注水)。 冲煮完成后,用搅拌棒或者吸管快速搅拌,让冰块全部融化,可以快速降温锁住香气。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冰手冲参与冲煮的水量较少,所以需要通过调细研磨,提升水温,加大扰流的方式,提升水对咖啡粉的萃取效率,才能让整体的口感不会寡淡。 最后的出品: 如果出现明显的涩感,就降低一些水温。出现尖酸寡淡的口感,就调细研磨度。 夏天也快到了,冰手冲喝起来不仅爽口,还解暑,有时间的朋友快去做起来吧。 #咖啡 #手冲咖啡 #咖啡教学 #咖啡日常 #手冲咖啡新手入门学习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2
第一段,手冲咖啡七大流派全解析:从新手入门到进阶,总有一款适合你,细细的水流顺着壶嘴蜿蜒而下,一圈圈浸润着咖啡粉,细密的白泡争先恐后地冒出来,转瞬又轻轻沉浮,浓郁的焦香混着果香漫满整个房间 —— 这就是手冲咖啡的魅力。如今手冲咖啡越来越风靡,不仅因为风味层次丰富,更因为冲调过程中的专注与放松,让无数爱好者深深着迷。一杯好喝的手冲咖啡,冲泡手法起着决定性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咖啡的香气、口感和最终呈现的风味。但对刚入圈的新手来说,五花八门的冲泡手法难免让人懵圈。其实手冲圈流传着七大经典流派,每一种都有独特的操作逻辑和风味特点,今天就带大家一次性搞懂。源自日本的火山冲,光听名字就很有画面感 —— 因为冲泡时会呈现出类似火山喷发的视觉效果而得名。它通常选用深度烘焙的咖啡豆,这类豆子含有的二氧化碳更多,能清晰观察到闷蒸时的泡沫状态。冲泡时要在粉层中央小范围持续画圆注水,前半段重点是不破坏粉层的前提下充分萃取,后半段则均匀注水稀释,避免中间过度萃取。用这种方法冲出来的咖啡,口感香醇厚实,回甘特别明显,但缺点也很突出:前 1/3 容易过度萃取,后 2/3 又可能萃取不足,需要摇晃咖啡液均匀口感,这就会导致温度下降,影响风味;如果强行保持高温,不仅操作难度大,还容易让咖啡变得干涩。说完 第二段,如果觉得进阶手法太复杂,新手可以从一刀流入门。所谓一刀流,就是闷蒸过后不间断地持续注水,直到水流漫过滤杯前再慢慢减少水量。这种手法的核心是控制好水量和流速,只要操作得当,就能冲出风味平和、平衡感极佳的咖啡。但它也有小短板:如果注水方式不当,水流可能会顺着滤纸边缘直接下落,没有充分接触咖啡粉,导致成品掺杂水味,影响整体口感。 三刀流是一刀流的延伸版,很好地弥补了一刀流的不稳定性。它将注水过程分成三段进行,不仅能减少水流从滤纸边缘流失的问题,还能清晰区分前中后段的风味残留,方便根据咖啡豆的特点调整萃取节奏。相比一刀流,三刀冲出来的咖啡风味更丰富,层次更鲜明,但对流速和水量的控制要求更高,需要多练习才能掌握精髓。压粉冲则是三刀流的进阶玩法,在三段注水的基础上增加了压粉步骤 —— 每一次注水后,用粉锤或小杯子轻轻按压咖啡粉。这个动作能轻微加速萃取,让水分更充分地作用于大部分咖啡粉,进一步提升风味的饱满度。但操作难度也随之增加:如果注水量不对或按压力度没把握好,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